1901年,张东升一家又一次搬迁到北京郊区的农家院落里,爷爷回顾起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颠簸流离,感慨万千;祖籍本在香港岛、1843年被迫移居台湾、1896年流离到祖国定居北京东交民巷,现在被驱逐到此。老人说起自己家庭的不幸与国家被侵略和屈辱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请据此回答。 (1)张东升家被迫移居台湾与哪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2)其后,张家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又与哪两次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有关?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12分) (3)你认为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应如何避免屈辱历史的再次发生?(4分)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康有为 D.陈独秀
如图,2010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85周年。李波同学为了表达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决定搜集一些与之有关的资料办一个小型展览。他搜集的如下材料中不当的是
某校学生就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你也参与了,你会认为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 D.促进思想启蒙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此段话中的“皇上”实行的变法之策包括 ①发展农工商业 ②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废除科举制度 ④开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是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的口号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某校八年级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9世纪80年代,英国驻俄大使达弗林曾说:“中国迫使俄国干了他从未干过的事:吐出了他已经吞下的领土。”这块“领土”指的是 A.新疆 B.伊犁 C.库页岛 D.西藏
1862年9月,令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的喜讯最有可能的是 A.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C.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D.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从“圆明园2010年罹难150周年纪念启动仪式”上获悉,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清华大学将对园内的石刻文物进行大规模的保护,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文物的摧残者是 A.英美联军 B.八国联军 C.德日联军 D.英法联军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年级的同学要举行一个《林则徐生平事迹与禁毒展览》的活动,下列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国,大改革家商鞅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商鞅,请你代为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1)记者问:秦国要想富裕,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分 ) 商鞅答: (2)记者问:国家富了,怎样才能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实现强兵呢?(2分) 商鞅答: (3)记者问:你打算怎样帮助秦孝公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呢?(2分) 商鞅答: (4)采访完毕后,请你说说商鞅变法的影响。(4分)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2分)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4分)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4分)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涌现出很多的思想家,下面是他们的主要思想,请将相应的人名的填在括号里(每个2分,本题共计14分。) A. 提出“春秋无义战”的思想家是----------------( ) B. 提出“兼爱”“非攻” 的思想家是----------------( ) C. 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D. “无为而治” 的思想家是----------------( ) E.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的思想家是----------------( ) F.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思想家是----------------( ) G.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每个1分,本题共计8分。) ( )纸上谈兵 a 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b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退避三舍 c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d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 )揭竿而起 e 刘邦入咸阳,收揽人心 ( )四面楚歌 f陈胜、吴广起义 ( )约法三章 g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国 ( )问鼎中原 h项羽兵败垓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 ) A.老子的学说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孙子的学说
一直为中医所沿用的扁鹊总结的四诊法中,“望”是指( ) A.闻气味 B.按脉搏 C.看气色 D.听声音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