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新兴的资产 者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某同学使用主题式学习方法复习这一主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一:自主学习,构建结构。 如图,请在下列结构图上,填上合适的内容。(4分) 步骤二:走进历史,体验探究。 (2)如图,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本主义制度。请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4分) (3)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历了两个阶段,请说出两个阶段中分别扫除了什么障碍?(2分) 步骤三:反思感悟,理解历史。 (4)英、法、美、俄、日等国的成功给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越来越多的国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其中蕴涵着哪些道理呢?(2分)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 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l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3分)材料二所述的国家在解决近代化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时又留下了哪些隐患(2分) (2)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各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2分) (3)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 (3分)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历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扣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2分)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 材料二 如图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2分)这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2分)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1963年8月28日,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我们现在就站在他的纪念堂前。”这个宣言对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包括 ①彻底消除了种族歧视 ②废除了奴隶制度 ③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下列因果关系对应错误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三角贸易 B.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 C.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D.工业革命——英国殖民印度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希腊古典文艺——人文主义思潮 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启蒙运动思想 D.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如图,下列图示能够准确全面表述各事件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大国崛起》的热播说明了人们对历史的喜爱的关注。其中有这样一段: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A.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号称日不落帝国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C.发现了美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王明同学正通过因特网下载爱迪生、卡尔本茨等人发明成果的相关资料,由此你可以判断他正在探究(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场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 ) 自由劳动力 B.土地所有权 C.政治民主化 D.思想自由化
在九年级(1)班表演的历史课本剧《马克思主义诞生》中,最能真实再现这一场景的道具是 A.油画《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B.《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C.《共产党宣言》文本 D.《人民宪章》文本
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领导美国参加的战争是( ) A.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果将“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运动 D.改革与革命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非洲变为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句话深刻批判的殖民主义的罪恶行为是( ) A.建立殖民机构 B.贩卖黑奴 C.发动殖民战争 D.侵吞土地
如图,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1851年,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当时陈列的展品不可能有( )
①珍妮纺纱机 ②网络长椅 ③火车机车 ④汽车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改写了法国历史。因为在这天( ) A.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D.拿破仑颁布了《法典》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全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对立。”——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段话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北伐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在内。”留下这段遗言的航海家应该是( )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文艺复兴伊始,有一部文学作品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到达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片,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种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这部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奥赛罗》 C.《神曲》 D.《李尔王》
如图,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图片,回答问题:(14分) (1)甲图的作者是谁?(1分)他在书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2)指出乙图和丙图反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分)分别体现了哪两个派别的救国方案?(2分) (3)以丁图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对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4)概括指出以上图片所反映思想的共同点。(1分)从甲图到丁图可以看出救国救民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12分) (2)发动材料一所引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4分) (3)写出材料三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时间。(2分)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谁?他牺牲于哪一场战争中?(4分) 材料三:如图 (3)材料三深刻揭示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后的中国社会状况?(2分)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 B、 李辛 C、王平 D、 赵洋
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
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改变了中国命运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成立了中华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