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总数超过了 A.30万人 B.60万人 C.10万人 D.20万人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东北抗日义勇军成立 D.七七事变
下列对“七七事变”前的形势说明,正确的是 A.日军已经对北平形成了合围之势 B.东北三省已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扩大侵略的后方基地 C.华北地区大部分已经被日军控制 D.西安事变的发生给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进攻华北的机会
解放战争开始之初,国民党的力量大大超过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三年的时间,国民党反动派就败退到了台湾?
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阅读材料: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 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到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摘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回答: ①三大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②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意义是什么? ③渡江战役胜利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④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将是什么?
读下图,阅读品味毛泽东同志写于1949年4月的一首七律回答问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上图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次战役? (2)这次战役西起地点在图中________地即__________;东止地点在图中__________地即________。 (3)这次战役解放的那座著名城市在________地,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4)这首七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5)诗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是指_______,诗句的寓意是_______。 (6)诗中涉及的城市“钟山”是指什么地方?这里被誉为“虎踞龙盘”之地。列出中国历史上以此为都的朝代(政权)的名称。 (7)诗中涉及的城市,今天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试分析该城市成为全国重要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这句话说明了 A.在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动用了许多大型武器,需要大量的运输工具 B.人民群众用小车给人民解放军做掩护,极大地提高了战斗效率 C.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D.人民解放军创造的“小车”战术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了
按歼敌人数多少排列三大战役应是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参加指挥辽沈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指挥员是 A.林彪、罗荣桓 B.刘伯承、邓小平 C.陈毅、粟裕 D.聂荣臻、谭震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就可以在东北战局上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这个城市是 A.山海关 B.锦州 C.沈阳 D.天津
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下列关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成熟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已经对蒋介石彻底失望,退出了中国 B.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只有零星部队在负隅顽抗 C.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百多万,与人民解放军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D.国民党军队全部退到了长江以南,企图与中国共产党隔江而治
材料:“日清战争中,日本占领了台湾,从中国索取了大量的赔款,然面这次日本战败后,中国并没有占领日本一寸土地,没有要日本人赔款一分钱,反而对我们说‘我们要为永远友好而努力!’,这种恩德我们要报。孔子曰:‘过,则勿惮改。’因为我们错了,所以必须反省,切不可成为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我们要忏悔,坦白罪过,脱胎换骨。”——(日)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中所提的“日清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2)作为一个日本军人,东史郎是否后悔参加了中日战争?试加以说明? (3)对于他的行动,你有什么感想?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摘自什么会议上谁作的什么报告? (2)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3)在这次大会上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观察下图,请回答: (1)上图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情景? (2)写出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历史人物。
下表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次重大战役的战绩情况。
请回答: (1)上表反映的是哪次战役的战绩?请说出判断依据。 (2)这次战役发动的目的?时间、领导人? (3)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及规模如何? (4)这次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如何? (5)你认为如何评价这次战役对抗战的影响才是全面的评价?
材料:“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学中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一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请回答: (1)这是谁在哪次会议上做的什么报告? (2)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 (3)会议召开的时间与地点? (4)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任务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5)这次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6)这次会议所做出的重大决定是什么? (7)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简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中,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是哪次?其召开的背景、内容如何?
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的名称及各自建立的目的。
列举中共历史上几次重要的会议的名称,及内容和意义。
列举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列举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位著名的抗战将领及相关战役。
列举中共七大的内容与意义。
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所取得三次重大胜利及各自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