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18分)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 材料一:这年8月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来说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 材料二:在时间意义上是一个新年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历史的见证(见图一) 材料四:定格的历史一页(见图二)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假如你要了解近代南京历史,获取第一手材料的正确途径有哪些?(任举两例)(6分) (2)有人指出: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起点,也是屈辱历史的终结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起点”和“终点”分别指什么事件?(6分) (3)材料二中“民国取代了帝国”发生在哪一年(以公元纪年)?材料三的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三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先后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我们亲爱的战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群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 “ 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6分) (2)材料二中的“双十二的救国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者是谁?这次事件的结果如何?(7分) (3)材料三中“八年抗战”的起止时间?举出两例这八年时间里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著名战役。(6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晓彤家里有一张当年她爷爷随刘邓大军登上大别山的照片,当时她爷爷参加的部队名称是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看了下面这幅图片,你认为毛泽东谈论的是 A.重庆谈判 B.中共“七大” C.日本投降 D.三大战役
在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词中“最危险的时候”是在 A.维新变法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12年元旦某中学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感受长征”的文艺汇演,以下几个历史场景,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巧渡金沙江 ②甘肃会宁大会师 ③强渡大渡河 ④召开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井冈山被认为 “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中共诞生的地方 B.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共以此开始武装斗争 D.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吴孙张三军阀,汀贺桥两役胜。”这是小阳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写下的一副对联,由此判断他写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此诗句信息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黄埔军校建立 D.中共“八大”召开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此次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为维新变法拉开了序幕 C.标志着列强开始入侵中国 D.标志中国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为实现“民主与科学”而进行的 探索活动是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历史上有很多纪年方法,如皇帝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而“甲午、戊戌、辛丑、辛亥等”属于 A.皇帝年号纪年 B.公元纪年 C.中华民国纪 D.干支纪年
某班同学对“近代社会生活”很感兴趣,展开讨论,以下社会生活场景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很多人喜欢照相和看电影 ②有人喜欢乘坐轮船、火车等外出旅行 ③用手机、玩电脑成为时尚 ④穿西装、大褂长袍、旗袍等流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清末有一位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张謇 D.徐悲鸿
结合所学知识,从下图信息中得出正确的说法是 A.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B.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C.洋务派创办的学校 D.清政府走上“自强”“求富”道路
假如你的祖辈们在1900—1901年期间居住在北京城,最有可能会遇到 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②义和团战士抗击侵略者 ③公车上书 ④北大掀起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是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写照,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条约内容的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下图是被掠夺焚烧的圆明园废墟,见证了当年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他们的这一罪行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写道:“发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这场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采取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王朝 。”反映了这位同学最有可能学习的内容是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东交民巷战斗
“今大皇帝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使得中国社会步入近代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起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击八国联军
2011年6月是国家《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首个“全民禁毒宣传月”,6月3日各地纷纷举办活动,某校八年级某班同学举行了《林则徐生平事迹展览》活动,下列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收复台湾 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 D.抗击八国联军
问答题(共15分)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的崛起》第10集《新国新梦》介绍了17-19世纪的美国,片中重点讲述了以华盛顿、林肯、爱迪生为中心人物的三个重要历史事件,请问: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分别是指什么?(6分)这些事件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9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材料二: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1820年-1870年,世界头号工业国家是哪一个?该国成为头号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中看出帝国主义之间力量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你认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20世纪初争夺的目标是什么?由此最终演变成什么结果?(4分) (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给我们有什么警示?(4分)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9分) 图一 图二 图三: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1)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列出图一和图二中的两种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机及其能源(4分)
(2)图一图二与图三反映的现象有何联系?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提点建议(5分)
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是 A.达尔文 B.巴斯德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历史上第一个圆了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而被称为“航天飞行器的先驱”的是 A.奥托 B.富兰克林 C.莱特兄弟 D.蒙特哥菲尔兄弟
有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给人们送来了光明,被称作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法拉第 D.卡尔·本茨
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下图)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下列图中的人物不属于亚洲和拉丁美洲人民反抗殖民统治领导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