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 18.4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

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 18.4mol/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1.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c(H+)=0.08mol/L,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ASO2H2的混合物

C.气体ASO2H2的体积比为14

B.反应中共消耗91gZn

D.反应中共转移2.8mol电子

 

B 【解析】 试题分析: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4mol,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c(H+)=0.08mol/L,所以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参加反应的n(H2SO4)=0.1L×18.4mol/L-0.04mol=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反应生成xmolSO2,ymolH2, Zn+2H2SO4(浓)=ZnSO4+SO2↑+H2O x 2x x Zn+H2SO4(稀)=ZnSO4+H2↑ y y y x+y=1.4,2x+y=1.8,解之得 x=0.4,y=1.0。所以反应会生成0.4mol的二氧化硫和1.0mol的氢气。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且V(SO2):V(H2)=2:5,故A正确;B、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且V(SO2):V(H2)=2:5,故B错误;C、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4mol+1.0mol)×65g/mol=91g,故C正确;D、在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H2O中,生成0.4mol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0.8mol,反应Zn+H2SO4(稀)=ZnSO4+H2↑中,生成1.0mol氢气转移电子2.0mo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2.8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注意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继续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所以33.6L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物,根据反应的有关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有一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1 L,取其中25.00mL恰好与V2 mL浓度为cmol/L酸性KMnO4溶液完全反应

B.向样品中加足量H2O2,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

C.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c g

D.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SO3的洗气瓶、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测定干燥管增重d g

 

查看答案

如右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的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C.品红试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D.沾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查看答案

SO2通入CuSO4NaCl的浓溶液中,溶液颜色变浅,析出白色沉淀,取该沉淀分析,知其中含Cl35.5%Cu64.5%SO2在上述反应中作用是(    )

A.作为酸    B.作为漂白剂    C.作为还原剂    D.作为氧化剂

 

查看答案

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

 

查看答案

有一瓶久置的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中含有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