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你对名著《红岩》的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对名著《红岩》的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___________________》,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2.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请谈谈你对题目“红岩”的理解。

 

1. 罗广斌 杨益言 在烈火中永生 2. 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是异常坚硬的物质,这象征着革命者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他提示着人民:不要忘记战士们曾经艰苦卓绝的斗争,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红岩》的创作来历。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除了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要了解小说创作的背景。《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 2.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红岩”的字面意思是“红色的石头”,代表着革命者的顽强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的谎言

明明瘦瘦的,12岁了,看上去顶多10岁的模样,大大的眼睛里,总好像藏着点什么。今天,他很怕到学校去。

明明只有爸爸,而且爸爸是个盲人,他很爱爸爸,爸爸长得帅,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眼瞎的。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哪里去了,爸爸的眼睛怎么会看不见的。很小的时候,他问过爸爸。

爸爸能告诉年幼的孩子一个关于那个荒蛮年代留下的生死离恨的凄惨故事吗?能告诉孩子一个七尺男子汉因为感情的折磨而永远失去了光明吗?爸爸只是默默无语。那双大眼睛里的水使明明感到害怕,他再也不敢问爸爸什么了。

但是,昨天,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语文课上,教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孩子想了一会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什么都看不见。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尽管美丽的女教师严厉批评了大家,可是,明明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说一句话。

今天的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家》。这个题目使明明的心又开始发颤。他拨动着笔,想了好久,他这样写了。他说,爸爸和妈妈原先在同一个厂里工作。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带他出去玩,妈妈常给他讲好听的故事。后来有一次,厂里失火,爸爸妈妈奋不顾身去救火。妈妈牺牲了,爸爸的眼睛被火烧坏了,他再也听不到妈妈讲的故事了。

第二天,女教师讲评作文时,明明的头一直低着。忽然,他听到老师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在读他的那篇作文。同学们把头都朝向了他。

下了课,同学们都围着他,夸他的爸爸妈妈是英雄……此后好几天,明明都得到大家不同往常的友爱,渐渐地,脸上有了笑容。

两周后的又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了,女教师踏进教室,明明正在哭。大家七嘴八舌在问明明、他的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救过火。有个孩子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明明骗了大家,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救过火。女教师看着这一幕。

第二天,女教师开始讲课。下课前的一分钟。她用目光扫视了全班同学,平静地说:“我想告诉同学们,明明是个好学生,他没有说谎。”

一周后,一个傍晚,明明出现在办公室,他抖动着嘴唇,说了一句:“老师,那篇作文是我编的……”女教师沉默了。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他搂在怀里:“孩子,你没错。”声音也是轻轻的。一大颗热泪顺着美丽的脸颊落到明明冰凉的手心里。

1.文章标题“美丽的谎言”中“谎言”具体指什么?

2.如何理解明明虚构作文情节的做法?

3.请对文中划线的语句进行赏析。

4.小说主人公女教师的性格具有哪些特点?(要求分条回答)

 

查看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6分)

卖蒜老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义 4分)

1)叟能如              2)咳嗽不       

3)老人徐徐蒜而归         4不肯告人姓氏。  (      )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分)               

     A、旁睨揶揄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B、老人徐徐负蒜        吾恂恂

     C拳打砖墙,陷入尺许    物喜,不以己悲

     D、老人自缚            所恶有甚死者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君之名,死亦何怨!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全诗紧扣____________字展开叙述。

2.诗的颔联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感谢,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大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伴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写一句话,使两段文字衔接自然。(2分)

请你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核心值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B. 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能否提高成绩的关键。

C. 我们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了共识。

D. 去年,全国有1000多万名考生参加高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