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

写作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次次选择……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请以“走过那拐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走过那一个拐角 拐角如黑夜中的一盏路灯,照亮了我们前方的道路;拐角如蓝天上的一轮红日,温暖了我们彻凉的心扉;拐角如音乐家手中的一把吉他,丰富了我们枯燥的生活…… 人生在世,有谁没有遇到过拐角?但又有哪些人走过了那些拐角?无难处的人少之甚少,走过艰难拐角的人亦少之甚少。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业,然而却因替李陵辩护被关进了大牢。他受过宫刑后甚至想过去死,但他想到,史上多少名人不也是经过暴风雨之后,才见到彩虹的吗?他凭着坚毅在牢中生存了下来,他用自己的血泪浇灌出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他就是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为他所惊愕。是什么让这个曾经动过死亡念头的人完成了巨著?是他心中的信念:走过那一个拐角,拐角的后面便是成功! 司马迁饱受宫刑却坚持写作的精神令人钦佩。传闻周文王被关羑里书写了《周易》,他的沉着令我们惊叹;史载屈原遭放逐写出了《离骚》,他的毅力令我们敬仰;相传左丘明失明完成了《国语》,他的坚韧令我们敬服……若要成功,有谁可以不经历风雨? 也许曾经的我不是一个敢于战胜挫折的人,但那件事后我懂得了有拼搏才会有成功。刚上初中时学习生活并不紧张,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舞蹈培训班,为的是磨炼自己的意志。可是不久,我感觉训练太辛苦了!我有了放弃的想法,完全忘记了自己参加这个班的目的。就在我迷茫时,内心有一个声音唤醒了我:“别放弃,拐角后面便是成功之门!走过那一个拐角便是成功!”我坚持了下来,击败了挫折,也学到了一些自己从未学到过的知识。 那个声音一直在呼唤着我,让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轻言放弃。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我更加坚信“走过那一个拐角便是成功”这句话了。是呀!人生旅途中有数不清的拐角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勇敢地转过那一个拐角,就会发现挫折只是一时的,只要坚持努力,成功终会属于自己。 如今的你是否已经走过了那一个拐角?让我们走过拐角,捕捉到和煦的春风;让我们走过拐角,倒映出清纯的笑容;让我们走过拐角,展现出多姿的生活;让我们走过拐角,绽放出灿烂的花季…… 【解析】 试题分析:一、精准审题。提示语即圈定了立意范围:①“拐角”一词意味着人生的拐点,可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束,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可理解为生命的一次升华,一次顿悟,人生的一次转折,一次调整,等等。②该题可围绕“生活”“人生”“生命”立意。③“走过那一个拐角”题目,关键词为“走过”,强调主观能动性,彰显“走过”的过程,突出心灵震颤、涅槃、升华。这是写作的重心。二、选好体裁。从题目分析来看,该题目较适宜写散文或是记叙文(构思小说、戏剧等也可)。倡导写记叙文,写清六个要素,完整叙述。三、精选材料。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或某一类人,选择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件,能够体现“拐角”,描述“走过”的过程。四、突出描写,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五、恰当点题。务必在首尾、关键处点题,便于扣紧主题。六、注意事项。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另外注意书写。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节选)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节选)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③欲大义于天下             

④遂用猖蹶(            )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 请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节奏(只划一处)。

咨臣以当世之事。

4.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请结合甲、乙两文,试概括出它们分别表现出诸葛亮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选自《都市文萃》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从叠词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请抓住句中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

《童年》《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事例:                                                    

 

查看答案

另一种珍爱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诧异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天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闻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精彩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超脱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踩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很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需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作者:乔叶,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了第②段,第③段的论据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下面的表达,效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那不是太好了吗?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留言栏

1.在读书心得栏里有的同学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另外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读经典

2.学校组织了“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活动。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孔子:                                                

孟子:                                                

辩论台

3.学校组织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语病。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网上阅读” 弊大于利。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②当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改为“         

反方辩词中划横线句的第         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方法论

4.古人读书、做学问是有一定的讲究和理念的。请针对下列材料,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和理解。(不超出30字)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是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簏”。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华罗庚也说“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

(1)他是一个健壮、沉默而又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他是老舍写的      中的人物。 对他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位女性是虎妞和       

(2)小说《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如此动人,是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