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上半年,多档文化类节目接连“火”遍电视屏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上半年,多档文化类节目接连“火”遍电视屏幕、网络平台和社交网络,引发关注。

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各类真人秀综艺栏目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状态。然而,由于栏目扎堆、风格雷同以及国内外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少国外栏目模式在国内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在以“快节奏”和“浅思考”为特点的综艺栏目盛行,“缓慢”和“深度”极其缺失的背景下,《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制作人遵循“极致思维十匠人精神”的创作态度,创新模式,精耕内容,开发原创;深情关怀与回望民族历史文化,突出情感元素和人文关怀;坚守社会责任,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打造出了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的精品栏目。这些文化类栏目迎合了时下“文化修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唤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朗读者》等文化类栏目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2)假如让你进行文化类栏目的策划,请写出两档节目名称及其核心内容。(不能与材料中的节目重复,核心内容亦不能重复)

 

(1)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奏响文化发展主旋律,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答案示例: ①名称:《南腔北调》。核心内容:戏曲。 ②名称:《阅读阅美》。核心内容:阅读。 ③名称:《国学大转盘》。核心内容:国学知识。 (评分说明:该问是开放性设问,答案具有开放性,不要求统一,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可给分,节目名称1分,核心内容1分,答对两档节目即给满分)。 【解析】 本题以《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为背景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朗读者》等文化类栏目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朗读者》等文化类栏目的具体做法,然后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缓慢”和“深度”极其缺失的背景下开展《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体现了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深情关怀与回望民族历史文化”体现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坚守社会责任,传播思想”体现了奏响文化发展主旋律,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唤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体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写出两档文化节目名称及其核心内容。考生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注意一定是文化节目,并且写出其核心内容。 【点晴】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特点:①材料较长,阅读量较大。②材料内涵丰富,信息容量较大。③设问含蓄,角度灵活。从设问的角度来说,高考论述题分为限制型和扩展型两种类型。限制型的特点是:它限定了作答方式和范围,设问一般是“材料体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或是已有结论了,不用你去归纳,而是把你的思维集中到这个结论上,重在考查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扩展型的特点是:一般是问“你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说明了什么”。考生需要自己确定答题所用的基础知识和内容,自由发挥程度较大。④理在书中,题在书外。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由于情景材料论述题的信息量大,难度较高,区分度强,此类题的得分一般不高,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因信息把握不准,答案组织空洞,得分在平均分以下。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做题方法 1.仔细审题 情景式材料论述题的解答,审题是第一步,是关键,是前提。 (1)通读材料找“题眼”。应针对此类题的特点,对材料快速阅读,边阅读边理解,边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内容、状态、 性质、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找着材料的规定性,即所谓“题眼”,进而把握材料中心。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要求、指向等都反映在设问中,故这一步尤为关键。学生必须细心审读设问,搞懂蕴涵,抓准关键词,明白题意,把握意向。主要从两点出发:①找出关键词句,辨明命题意向。这样才能确定角度,界定所涉内容。②找准限定词句,审透题意细节。 2.规范答题 (1)搜索知识找结合。审过材料和设问后,要找材料与设问的交叉融合点,关键是搜索与材料、设问相关的原理、基础知识及其交叉点,取舍作答。 (2)运用逻辑定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所以必须认真、缜密、精心组织答案。①列提纲:即设计答案框架,它关系着答案的周全性,知识的统一性。②用方法: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组织答案,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联实际:设计答案时一定要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要达到材料与观点的水乳交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重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镜头一

一幅配文为“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的漫画作品出现在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很多人说:“看到这图瞬间泪目。”“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镜头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宁静肃杀,但始终有一个声音提醒着前来参观的人群: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从馆内高空落下,叮咚,掉进黑色的“水面”,这声音直扣心弦。这是在告诉世人,那3D0万同胞,在持续6周的浩劫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流离失所、让我们的妇女不再被肆意凌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来向历史回答一个问题:面对那段屈辱,我们将何去何从?

中华民族有宽广的胸襟,她借助国家公祭日要铭记的,不是仇恨,而是警醒。和平是强大民族的待遇,是强大国家的待遇,我们能够在今天安享惬意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祖国的强大。我们要记得现在这些幸福的日子,我们也要记得过去那些苦难的日子,我们更要记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人过去的负重前行。

在第4个公祭日之日,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家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文化意义。

(2)假如你是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代表,在参观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以后,请你在观众留言处写下两条留言。(要求:留言应紧扣“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这一主题。)

 

查看答案

2017年,教育部正式将“八年抗战”概念修正为包括“八年全面抗战”在内的“十四年抗战”,并要求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某班同学就此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有专家指出,“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既是教育部对学生的要求,也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宣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联系材料分析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2017 年11 月28 日,主题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闭幕式上,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宣布成立“故宫博物院—腾讯集团联合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将秉承人文精神,运用科技方法,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探索先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展示与传播.资源管理与开发等领域的应用范式,开发创制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的数字技术应用实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永续留存探索切实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坚实的技术支撑。论坛期间,数字文化艺术展区免费向观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触摸”“走入”“融合”等多种互动体验形式来感受传统文化与新科技元素的碰撞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是如何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 是复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

B. 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C. 是由建设文化强国这个路径决定的

D. 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查看答案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判断下列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资本涌入文化领域,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和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