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重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镜头一

一幅配文为“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相遇,我一定会告诉你,山河犹在,国泰民安。”的漫画作品出现在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很多人说:“看到这图瞬间泪目。”“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镜头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宁静肃杀,但始终有一个声音提醒着前来参观的人群:每隔12秒,会有一滴水从馆内高空落下,叮咚,掉进黑色的“水面”,这声音直扣心弦。这是在告诉世人,那3D0万同胞,在持续6周的浩劫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流离失所、让我们的妇女不再被肆意凌辱,我们用了80年的时间来向历史回答一个问题:面对那段屈辱,我们将何去何从?

中华民族有宽广的胸襟,她借助国家公祭日要铭记的,不是仇恨,而是警醒。和平是强大民族的待遇,是强大国家的待遇,我们能够在今天安享惬意的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祖国的强大。我们要记得现在这些幸福的日子,我们也要记得过去那些苦难的日子,我们更要记得,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人过去的负重前行。

在第4个公祭日之日,我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国家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文化意义。

(2)假如你是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代表,在参观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纪念馆以后,请你在观众留言处写下两条留言。(要求:留言应紧扣“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更要歌颂英雄”这一主题。)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举行国家公祭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白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举行国家公祭这一活动,有利于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责任感。③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举行国家公祭活动,有利于弘扬以抗战精神为具体内涵的爱国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举行国家公祭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留言示例:①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②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头,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③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对逝 去同胞最好的告慰。 【解析】 本题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国家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的文化意义。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通过材料的解读,着重可以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在观众留言处写下两条留言。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或者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头,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教育部正式将“八年抗战”概念修正为包括“八年全面抗战”在内的“十四年抗战”,并要求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某班同学就此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有专家指出,“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既是教育部对学生的要求,也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宣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联系材料分析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2017 年11 月28 日,主题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闭幕式上,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宣布成立“故宫博物院—腾讯集团联合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将秉承人文精神,运用科技方法,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探索先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展示与传播.资源管理与开发等领域的应用范式,开发创制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的数字技术应用实例,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永续留存探索切实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坚实的技术支撑。论坛期间,数字文化艺术展区免费向观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触摸”“走入”“融合”等多种互动体验形式来感受传统文化与新科技元素的碰撞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科技是如何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 是复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

B. 关键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C. 是由建设文化强国这个路径决定的

D. 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查看答案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判断下列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资本涌入文化领域,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和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电影《捉妖记》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结合最新的特效技术,给观众带来了一道文化大餐。《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  

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

能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