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

贡献率是分析经济效益的一个指标。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与所费量之比。下列能直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是

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           ②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提高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税率     ④某地政府向居民发放消费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D 【解析】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粮食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粮食的供应量,但这并不能直接增加人们的粮食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①项说法错误;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利于保障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直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②项说法正确;提高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税率,不利于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的进行,也不利于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故③项说法错误;某地政府向居民发放消费券,可直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④项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人的旅游消费观念正悄然变化。“到此一游”、“花钱买罪受”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国人的需要,追求高品质服务的“花钱买享受”旅游已成为人们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这主要说明了我国居民

①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③消费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某企业在生产产品时,有AB两种生产原料可供选择。由于A原料价格大幅上涨,该企业在生产中减少了A原料用量,增加了B原料的用量。下列对该企业这一选择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②价格变动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A原料与B原料是互补品,增加B原料用量会降低生产成本

④A原料与B原料是替代品,增加B原料用量会降低生产成本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截至2017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31092亿美元,环比增加7亿美元,实现了连续9个月回升,为20146月以来最长连续增长时间。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增长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稳定汇率的能力    ②是由非美元货币的持续升值引起的

③以我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为基础    ④利于扩大出口以增加我国贸易顺差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有很多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存续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同学们收集到如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存续和弘扬传统文化,要注重创新过节的形式,努力营造让年轻一代接触、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之美的优良环境,以此来唤醒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

观点二: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存续和弘扬。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材料二:伟大的抗日战争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彪炳史册,而为这一英雄史诗作伴奏的是一大批抗战歌曲。“九一八”事变后,音乐家聂耳亲自到了义勇军队伍,亲身感受到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的精神和勇气,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斗争。《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经问世就传唱不衰并远播海外。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后蜚声世界,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后来美国又把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一说上述两种观点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

(3)某校要组织一次抗战歌曲进校园活动,请你为如何开展本次活动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材料二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以文化自信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交流中吸纳外来、在互鉴中发展自我,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指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