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央...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央视科教频道陆续播出。这是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旨在弘扬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深印在民众的脑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该节目通过演播室比赛额形式,引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文化主题。这一节目还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疑,力争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谈谈你节目表现形式的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1)①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关系中,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找到解决传播中国诗词的正确方法;②把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表达展示;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要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具体优势;④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在实践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中国诗词节目“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形式和诗词的内容相结合。 (2) ①辩证的否点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②我们要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批判继承,传承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淘汰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在继承发展中传承。 【解析】本题以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否定观的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节目表现形式的认识。考生在回答本问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其次要明确的是本题的设问指向是辨析类的解答题。再次要明确的是题目中的两种观点是 “引进国外先进的模式是国内电视制作团队的一次学习过程,并会大大减少收视风险”和“在学习国外模式的同时,国内的制作团队不一定领会其中的精髓,与其克隆节目模式,不如思考其模式的根本”。考生着重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接两个具体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2)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然后结合传承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增表示,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也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可见,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是对历史的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查看答案

材料一: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利润增速情况。

注: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于钢铁、煤炭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以钢铁为例,2016年1-10月,全国粗钢产量6.7亿吨,国有企业产量占比49.6%,产能严重过剩,同期我国优特钢进口量达1000多万吨。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材料二: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近4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累计亏损近146亿元。2016年初实现扭亏脱困,背后的功劳离不开债委会推动的债转股。债转股是指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国有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

(2)有人认为,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要对亏损企业实行债转股。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在不断改革,从“3+2”模式,到“3+综合”模式到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循环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事物的量变必然能够引起质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人人都夸天好大,见了青天又害怕,跳出井口担风险,不如人坐井底下”,这幅华君武漫画《井底之蛙》启示我们

①要勇于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

②要坚持自我,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要敢于创新,改变愿望和现实的不一致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一个老人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随即老人把另外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对于老人这一惊人举动,以下观点合理的是

①赞同,因为剩下的一只鞋对老人而言是多余的,离开整体的部分是无意义的

②反对,老人没有认识到剩下的一只鞋可以有其他用途,是相对主义的不变论

③赞同,老人此举可以让捡到的人有一双鞋穿,体现了友善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④反对,下车重新找回丢失的鞋子是实现鞋子满足老人所需要功能的明智之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