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增表示,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也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可见,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是对历史的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所以,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音。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解析】本题以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真理的有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知识,设问指向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通过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看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的修改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利润增速情况。

注: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于钢铁、煤炭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以钢铁为例,2016年1-10月,全国粗钢产量6.7亿吨,国有企业产量占比49.6%,产能严重过剩,同期我国优特钢进口量达1000多万吨。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材料二: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近4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累计亏损近146亿元。2016年初实现扭亏脱困,背后的功劳离不开债委会推动的债转股。债转股是指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国有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

(2)有人认为,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就要对亏损企业实行债转股。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在不断改革,从“3+2”模式,到“3+综合”模式到不分文理的“3+3”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体现了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循环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事物的量变必然能够引起质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人人都夸天好大,见了青天又害怕,跳出井口担风险,不如人坐井底下”,这幅华君武漫画《井底之蛙》启示我们

①要勇于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

②要坚持自我,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要敢于创新,改变愿望和现实的不一致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一个老人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随即老人把另外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对于老人这一惊人举动,以下观点合理的是

①赞同,因为剩下的一只鞋对老人而言是多余的,离开整体的部分是无意义的

②反对,老人没有认识到剩下的一只鞋可以有其他用途,是相对主义的不变论

③赞同,老人此举可以让捡到的人有一双鞋穿,体现了友善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④反对,下车重新找回丢失的鞋子是实现鞋子满足老人所需要功能的明智之举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它是目前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 世纪”,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由此可见

①石墨烯的利用将开辟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对石墨烯属性的创造性认识是实现该技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③对石墨烯的创新利用将进一步变革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④科学家的前瞻性预测将进一步推动石墨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