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我国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治理雾霾,政府要...

我国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治理雾霾,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大气污染,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每个公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全民绿色出行,这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更加洁净的空气。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治理雾霾防止大气污染。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全员参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治理雾霾的质变创造条件。(4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发展观理解与运用。审读设问时注意知识范围是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即从发展的观点考虑,设问指向是分析如何治理雾霾防止大气污染。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全员参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治理雾霾的质变创造条件。学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联系观、发展观 【名师点睛】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问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包括哪些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事物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4)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政策调整的背后,是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是对以往计生政策的准确评估,也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利益权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体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全面两孩”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江苏省委、省政苏府立足省情,确立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鼓励苏南经济发达区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对口挂钩协作,加速苏北工业化进程;利用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契机,建设苏中以长江为轴的新型国际制造业基地;鼓励苏南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主动与上海及国际经济接轨,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通过大桥、大港和高速路网建设,促进苏中、苏南、苏北的合作发展,从而形成长江南北联动开发,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说明江苏是怎样统筹本省经济发展的?

 

查看答案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简要评析上述两种世界观。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意是: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从辩证法角度看

①诗人的感受建立在实地考察基础上,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③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只能被动顺从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面漫画告诉我们,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说明

 

 

A.承认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