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简要评析上述两种世界观。

 

(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3分) (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3分) 材料二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3分) 【解析】   (1)本题要求学生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比较简单,考生在分析说明时,由材料一中“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可知,其强调的是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由材料二中“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等可知,其强调世界是物质的,但其又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故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世界的第一性是物质还是意识问题。 (2)本题要求考生对第一问中所判断的两种基本观点进行评价,因此第一问的判断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第二问的回答。同时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价时,要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对于唯心主义世界观,要简要分析说明其观点,指出其错误。对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评价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说明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 【考点定位】哲学的基本问题 【审题指导】政治解答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意是: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从辩证法角度看

①诗人的感受建立在实地考察基础上,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③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只能被动顺从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面漫画告诉我们,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说明

 

 

A.承认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查看答案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一说法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总是不断地相互转化     B.矛盾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C.矛盾就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成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中国语言的精华,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哲学思想。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揭示正确的有

①田忌赛马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围魏救赵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③邯郸学步   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④拔苗助长   促进事物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四句理财名言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理财名言

体现的哲理

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

 

100%理财资金=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股票有涨有落,信心会直接影响你的判断力和收益

 

积极投资时,要把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