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江苏省委、省政苏府立足省情,...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江苏省委、省政苏府立足省情,确立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鼓励苏南经济发达区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对口挂钩协作,加速苏北工业化进程;利用新一轮沿海开发的契机,建设苏中以长江为轴的新型国际制造业基地;鼓励苏南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主动与上海及国际经济接轨,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通过大桥、大港和高速路网建设,促进苏中、苏南、苏北的合作发展,从而形成长江南北联动开发,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说明江苏是怎样统筹本省经济发展的?

 

①联系是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实现江苏率先发展,必须促进苏中、苏南、苏北的合作,实现三大区域优势互补。 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江苏加强大桥、大港和高速路网建设,鼓励苏南与苏北的挂钩合作,促进省际、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举措。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江苏在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过程中,既注重省内三大区域的优势互补,又主动参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主动与上海及国际经济接轨。既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又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居于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江苏着眼于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确立了省内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改革措施。 ⑤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通过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实现江苏的全面发展。 ⑥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着眼于江苏发展,把中、苏南、苏北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实现理想目标。(每点2分,只写原理折半评分,下同)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来作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范围是联系的观点,设问的方向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统筹本省经济发展的”。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依据材料信息结合联系的观点作答,即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分别作答。 【考点定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 【答题指导】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简要评析上述两种世界观。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意是: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从辩证法角度看

①诗人的感受建立在实地考察基础上,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③物质世界的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只能被动顺从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面漫画告诉我们,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这说明

 

 

A.承认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B.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查看答案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一说法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总是不断地相互转化     B.矛盾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C.矛盾就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成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中国语言的精华,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哲学思想。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揭示正确的有

①田忌赛马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②围魏救赵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③邯郸学步   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④拔苗助长   促进事物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