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埃及、伊朗中东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提出在共建“一...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沙特、埃及、伊朗中东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提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各自发展战略、谋求协调发展和联动增长等,受到三国人民高度关注和舆论广泛赞扬。由此可知“一带一路”建设

①符合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要求,拓展了各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②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合作,有效规避了各国对外贸易的风险

③顺应沿线各国合作的新需求,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④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沿线各国间的流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各自发展战略、谋求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等,受到三国人民高度关注和舆论广泛赞扬,可知其符合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要求,拓展了各国经济发展新空间,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沿线各国间的流动;②表述错误,“规避”风险说法错误,夸大了“一带一路”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的说法夸大了“一带一路”的作用。故本题选B。 【考点定位】国际经济合作;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拓展延伸】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几点认识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不是对任何国家都是“双刃剑”。由于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双刃剑”的提法主要针对的不是发达国家,而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说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利弊共存,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推动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都应勇敢面对积极参与。 (3)经济全球化与发展市场经济是一致的,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都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 (4)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所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必须遵循价值规律,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要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这一做法旨在

①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②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

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④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太原考察时指出,企业要坚持做强主业,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发展,深挖潜力,在技术、质量、管理上下功夫,在提质增效中重振雄风。这对企业的启示有

①提高产品质量,形成竞争优势 ②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③培育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 ④开拓国内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这一举措意在

①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②促进财政收入增长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④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10月17日 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随着我们对航天和空间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发射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让技术发展日臻先进完美。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大胆想象,敢于创造,由“跟跑着”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不断奠定航天大国的地位。

材料二

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相结合的新体系,开启我国航天新时代。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

(3)航天技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请你就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提两条政策性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许多城市缺乏统一的长远发展规划,有的虽有规划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往往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导致“今天建、明天拆”的乱象层出不穷,城市建设盲目扩延占用大量耕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缺乏文化特色,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等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各级政府要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升规划水平,坚持依法治市,使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自觉接受市民监督,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材料二

某市为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普惠性,均等化的要求,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计划3年内投入近百亿元新建、扩建90所中小学,免费对10万人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扩建2所、新建1所公立医院,推动“困难群体助保工程”确保人人享有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扩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并在完工后免费开放,通过政府补贴推动经营性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场所等向公众提供优惠或免费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进城人员及时办理居住证,确保他们与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权利,按照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城市交通、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级政府在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应该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城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措施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