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2分)材料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12分材料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2013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论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随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出台,高考改革被纳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

设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4分) 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外语等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4分) 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考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道理。体现类的题目,需要详细解读材料信息,准确定位在知识限定范围内材料所用的知识点。具体来讲,首先,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次,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明确提出,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最后,新的高考制度顺应当前教育实际,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说明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考点定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名师点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材料“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亚洲各国的发展。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了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学哲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10分材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

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规律的什么特征?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10分

 

查看答案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具体的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B.要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意识作用

 

查看答案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如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