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0分)材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

10分材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4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或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或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立法法的修改既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反映,又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分)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修改立法法的原因。本题属于小切口的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二者的关系,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表述清楚各自的原理和方法论之后,回扣设问,围绕修改立法法,对应上述理论,组织语言,进行分析。具体来讲,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立法工作遇到新情况,立法法应该修改;另一方面,修改立法对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作用。 【考点定位】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主观题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

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规律的什么特征?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10分

 

查看答案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具体的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B.要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意识作用

 

查看答案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如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查看答案

《蜗牛》歌词写道:“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体现了

A.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B.人的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D.人的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查看答案

近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④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与超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⑧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