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2分)材料“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12分材料“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亚洲各国的发展。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体现了人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请结合所学哲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开展交往活动的结果。(4分) ②联系是客观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但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观点认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4分)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一带一路”依靠既存的双多边机制和合作平台,可加快各国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根据固有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而非主观意愿,观点片面。(4分)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实践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问题指向评析题中观点。评析类的题目,不能绝对的肯定,也不能绝对的否定,而是肯定其合理之处,并找出理论依据,找出其不合理之处,并运用相关理论加以补充、完善、修正。具体来讲,首先,肯定其合理之处,即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回扣设问,一带一路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认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再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回设问,一带一路依靠既存平台,加快各国经济,建立新的联系,并不是根据主观愿望建立的联系。 【考点定位】实践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 【解题指导】政治主观题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材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立法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必要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完善。2015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为什么要修改立法法?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关注的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具体科学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许多哲学家往往首先是自然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之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赞为“最博学的人物”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有柏拉图、毕达哥拉斯等。他们孜孜以求地探寻着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创建了一门门具体学科。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认识的对象由起初简单的个别事物逐渐扩大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后又涉及整个世界。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的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而对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便形成了哲学。

材料二“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规律的什么特征?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10分

 

查看答案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具体的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B.要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意识作用

 

查看答案

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积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天下妙士,必有妙眼,如见妙景,便会妙手写出来……无他,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他决不肯放手便写,此良工之所永异于俗工也。”这句话表明

A.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艺术创作要通过偶然把握必然

 

查看答案

《蜗牛》歌词写道:“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体现了

A.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B.人的意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C.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D.人的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