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 ) A.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我国传统元宵节的一项是(     )

A.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B.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C.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D.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A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A项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除夜》,写的是除夕。B项出自清代唐顺之的《元夕影永冰灯》,C项出自金末元初元好问的《京都元夕》,D项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观灯乐行》,均写的是元宵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    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只有经历过时间,    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    。

A.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

B.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

C.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D.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知易行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池影

陆蠡

我来这池塘畔了。我是来作什么的?我天天被愤怒所袭击,天天受新闻纸上消息的磨折:异族的侵陵,祖国蒙极大的耻辱,正义在强权下屈服,理性被残暴所替代....我天天受着无情的鞭挞,我变成暴躁,易怒,态度失检,我暴露了我的弱点....我所以特地来偷一刻的安闲,来这池塘边散一回步。我要暂时忘却那些不愉的念头,借这一泓清水来照一照我自己,瞧一瞧我原来是怎么样的。我手里还拿着一本书,一本没有血腥气的和平时代写就的小书。我逡巡在池塘边际,足蹈着被秋露染黄了的草茵。自然好像并未生恼,他仍不惜化很多工夫串缀无数枚露粒于蛛网上,仍不吝惜许多鲜明的颜料,把枫林染红,复把甜美的浆液装满了秋柿和桔。就是眼前的池水,也静静地躺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不与闻世事似的。

你瞧,我的影子拖过水面了,它和我的身体成一直角,它是躺在水平面上我则是沿锤线的方向站立。它的腿子比我短了一点,因为我站在岸上。我且蹲下来罢,摸过一个石块坐着,脸朝池塘。石块是这般冰凉,那里面是溶解了许多秋寒,是“秋之心”哪。我坐在石块上眼望池塘,让我和我的影对语一回罢。这里是我自己,我们可以打开心说话,谁也不用敷衍谁, 谁也不用欺瞒谁。彼此无需掩藏起自己的喜悦和弱点。近郊没有人来,只有我和我的影子。

你瞧这亮晶晶的水面岂不像一只水汪汪的眼睛。我的影子映在它里面,正如我的影子落在我母亲的瞳睛里面,当她望着我的时候。我现在那里会这样傻蠢,想摘取母亲瞳孔中的影子而来捞捉这池面的影呢?在世上我已学得许多聪明了。你瞧这不寐的水的眼睛吧,它守望着我们,寒暑复寒暑,年年又月月。你若问它看到过多少故事,我怕它会说出它曾经看到我母亲在它的水边洗濯我儿时的襁褓。是哟,它也曾看到我穿着开裆裤,拿长竿捞水面的浮萍,拿石子打破水底的青天。

是哟,它还知道许多我的和别人的秘密。当我的-个婶母偷偷在半夜投入它的怀抱,把所有的秘密都托付给它,吩咐它不要说出。它便真的守口如瓶,半句不漏,好像不知道的样子。大概那故事一定是伤心的。不过我总嫌它太爱缄默。把许多故事霉烂为沼气,岂不可惜!

要说起它的历史么?它虽则比我和我的父亲老大得多,但不比我祖父的祖父老。我从祖母的口中知道它的故事,所以它不应对我傲慢了。

这池塘经过了多少冬夏,风风雨雨当然不是从前的样子了。你看池边的扃柏已经成材,那是不易长大的树木。野藤蔓遍了石砌的罅隙把它胶结得更加牢实。因此可以减少许多崩塌。你看那池边一块长方的岩石上,绘着无数的水纹。这便是它的历史记录,有如树木的年轮,满载春秋的记忆。

我是怎么了?我是坐在这池水旁边,我原是为了来看我自己的影,而我想起了它,忘了我自己。我曾有多少影子映照在这水面呢?穿着红绿的披领衣,手拿喇叭的,初剪成西式的头发捧着书包上小学去的,从中学读书回来趾高气扬的,和现在一副好像失去欢乐的平板的面孔。何时有斑白的头首照临这水面呢?但我并没“感慨系之”的意思。我的思想野了。我携来一本小书而我不曾把它翻开,我在翻开无形的记忆的书页。从何处送来一个小小的波纹,把水面弄绉而同时也揉绉了我的幻想。让我来找寻这起绉的原因。原来对岸的水底,骨骨地冒出许多水泡。我可以辨别这水泡而知道水底的情形:一连串断续的水泡是表明水底有动物钻动。一只鳖,一条鱼,或是一个大蚌移动它迂缓的脚步。疏朗的小小的像圜珠子的水泡则是因为池底积下腐朽的植物化成沼气,渐渐聚成颗粒,透出水面来。但我不能长呆在这里,我必得回去。回去受新闻纸的磨折,让他挑拨我,激怒我。只要我能够来这池边,我还能驾驭我的感情,不令人目我是浮躁的狂且。

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囚绿记》和《池影》,读者能窥见陆蠡的个性。他既关心国家社会,有着崇高的追求,又醉心自然,有着诗意纯真的心灵。

B.即小见大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方法,《池影》就是这样的作品。作者描摹的是一个小小的池塘,却赋予它丰富的象征含义,在其中寄托理想与追求。

C.陆蠡这篇散文风格自然,并没有特别巧妙的谋篇布局。文章叙写作者行步于池畔的所见所感与所思所想,内容非常朴实真挚。

D.同《囚绿记》-样,陆蠡这篇文章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与池子对话,与自己对话,小小池塘本无奇,却因情感生光彩。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项是

A.作者向往正义与自由,但是现实是黑暗而令人压抑的,这令他非常愤怒,游池塘之后他暫得解脱,回归了心灵的宁静与安适。

B.作者到池边散步,是为了排遣自己内心的痛苦。他发现自然是超然于人世的,人间的种种不幸与悲哀,都不会影响自然本身。

C.文中的这个池塘承载着陆蠡的许多回忆,有他童年的调皮时光,有他对母亲的温暖怀念,还有许多令人伤心的往事。

D.“感慨系之”,语出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文中引用此句,表明自己并不会遗憾时光流逝,而是在回忆中感到放松。

3.文章最后一段描写池中景物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选自《诗经·周南》)

[注]①螽(zhōng) 斯:常称为“蝈蝈”。②诜(shen)诜:同莘莘,众多貌。③振振:茂盛的样子。④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⑤绳绳(min): 延绵不绝的样子。⑥揖揖:会,聚的样子。⑦蛰蛰:多,聚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颂祝,后两句描写。

C.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D.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浑然一体。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新婚幸福的诗。

B.“宜”有“多”的含义,本诗共六组叠词,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

C.诗中的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祝福,三次形象地描述了蠡斯的细节特征。

D.本诗通篇以虫作比,咏物也在咏人。寄兴于物,即物寓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的鲜明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讽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注]①阑出:无凭证擅自出边关。②诇:音xiòng,侦查、探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古喜兵           谭:通“谈”,谈论。

B.崇古因此制俺答     念:考虑。

C.崇古以,帝悉报可   闻:听说(这些情况)。

D.岁省费什七           什七:十分之七。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 -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D.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出。谥号始于西周,历代均由朝廷来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接纳归附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屡屡立下战功。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于是厚待把汉,让其穿绯袍束金带,借机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