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年礼物 侯发山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年礼物

侯发山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 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有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收电话。

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 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大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我啥都有,真是的。”

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丟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儿个去镇上赶集了……”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 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再后怯怯地问话,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关心、完全理解的变化,这是小说的细腻之处。

B. 李娟陪雇主老太太睡觉,而放弃陪母亲睡觉,令人感慨,而雇主老太太的孩子也不在身旁,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在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忧虑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 弟弟回到家里过年,而且还帮母亲劝姐姐回家过年,说明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远远超过了姐姐,他是小说着力树立的一个十分鲜明的孝子形象。

D. 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于是也开始思念母亲,亟不可待地想回家和母亲团聚,感受母女亲情,所以流下了泪水。

2.小说开头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3.新年礼物对李娟和母亲来说,意义有何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并简要分析新年礼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1.B 2.内容:写年关越来越浓的年味。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礼物,母亲自然盼望女儿回家团聚。③紧扣标题写“新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写“礼物”。④语言表达上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视听结合,多角度多侧面取材,给人亲切感,吸引读者,排比、引用等修辞增添了文采、可读性强。 3.意义:对李娟来说,实用性、物质性的新年礼物代表她对母亲的孝心,而对母亲来说新年礼物传达的是她对女儿陪伴自己的心灵需求、精神慰藉。作用:①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②凸显小说陪伴比物质对老人更重要的主题。③主人公李娟有孝心但疏忽了母亲心灵需要,通过礼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能力。此类试题作答,一般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及情节。在分析选项时,注意各信息点的内容及信息点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原文对应。如果选项内容出现一些表达手法的名词,一般要先分析该手法在文中有没有体现,其次再分析选项的内容。A项,从情节的角度设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后的言行表现了其对女儿的想念和关心,以及期盼女儿能回家过年的心情。根据后文李娟与弟弟的通话可知,母亲寄送车票依然是希望她能够回家,并不能表现母亲对李娟的完全理解。C项,从人物的角度设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娟,通过新年礼物来塑造其孝顺的形象特征,同时也揭示孝顺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充裕,还应该有精神层面的呵护与陪伴。D项,从人物的角度设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后悄然落泪,表现了她对母亲的思念,也有因无法陪伴母亲而伤心,但并不能表现她急切想回去陪伴母亲的心理活动。故选B。 2.本题考查考生赏析环境描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作答,一般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读者感受等五个角度思考,分析其与这五个角度之间的作用关系。第一问要求概括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相对比较简单。第一段主要描写了渐渐浓烈的年味,比如街道两旁的灯笼、热闹的集市、不时炸响的鞭炮等,都表现了年味越来越浓。第二问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是作用类试题,应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读者感受五个角度回答问题。首先从人物的角度思考,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进入腊月后年味就越来越浓了,浓浓的年味使得在外打工的李娟更加想家,想自己的母亲,于是才有了给母亲买礼物,这也烘托了李娟孝顺的形象特征。其次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思考,开头描写浓浓的年味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使得情节发展更加合情合理,同时开头写年味也照应了小说的标题。 3.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审读题干,本题包括两个问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新年礼物的意义,第二问分析新年礼物的作用。新年礼物对李娟来讲是她向母亲尽的孝心,对母亲来讲新年礼物代表的是希望女儿能够陪伴自己的一种情感需求。第二问属于作用类试题,应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读者感受五个角度回答问题。从情节设置的角度思考,新年礼物是小说的线索,它把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贯穿了起来,使得小说的结构安排更加紧凑。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思考,小说通过李娟给母亲的新年礼物刻画了李娟有孝心的形象特征。从文章主旨的角度思考,新年礼物不仅表达了孝道的主题,同时也突显了老年人在情感上的需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此外,还要明确“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以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籍为“根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根据”。

(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学”是国家之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祌”的学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B. 中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术,是由我们自己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

C. “国学”的“国”可以指“国家”,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

D.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部分,从“国学”的定义写起,意在引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

B. 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国”与“本”两个概念,并明确了中国“国学”之“本”。

C. 文章结尾,进行中日对比,说明“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的。

D. 文章循着提出问理、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一层层将论证推向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时间上看,“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因此它的外延大于“国家”。

B. “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可见,日本“国学”之“本”就是“日本”。

C. “国家”先于“国学”产生,“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国学”的内容。

D. 我囯若要弘扬“国学”,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下大力气研究本国的经典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经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杨女士并归还,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己有。报道播出后,有人为杨女士抱不平,有人对母亲的行为感到痛心,也有人为小女孩感到可惜。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杨女士、母亲或小女孩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查看答案

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内容方面有三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荣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敬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____。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情有独钟

B. 目不暇接    有板有眼    经久不衰    刮目相看

C. 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弥坚    刮目相看

D.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经久不衰    情有独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 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C.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D. 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