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漫画内容写一段文字,表达阅读后的感想。要求:①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中的一种修辞。②不超过50字。
阅读下面这首英语诗的译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以前来过这里
但何时或如何我不知道
我知道那门外的绿草
香甜的味道,叹息声,还有岸边的灯火
[附]英语原诗:I have been here before/But when or how I cannot tell/I know the grass beyond the door/The sweet keen smell/The sighing sound,the lights around the shore
有人以古诗的形式将译诗的前两句进行了改写,请参考这两句改写后两句。
此地恍若旧曾谙,
不晓谁遣是何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
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明的中华文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二是广开言路,三是举贤授能,四是以法为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都带来长足的发展,正如《周易》所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男子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日夜思念。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手法细致入微地描写楼阁廊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咏梅月①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②云僽倦,格调还依旧。
(注)①南宋淳熙十五年冬,词人赴江西探望辛弃疾,共商抗金大计,返回后写下此词。②僝(chán):折磨。与“僽(zhòu)”同义。
(1)分析上阙“水边清浅横枝瘦”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2)“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傍流而承之。丈夫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孔子从而问之,曰:“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傍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①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拘;吾执臂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②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煽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③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注)①赍:漩涡。②逢衣:儒生所穿的衣服。③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一丈夫游之 丈夫:古时称成年的男子
B. 使弟子傍流而承之 承:通“拯”,救
C. 仲尼适楚 适:游学
D. 则失者锱铢 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 失其所与,不知
B.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长于水而安于水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虽天地之大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B.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C.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D.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水中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 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 “处石人火”的人堪称“和者”,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 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