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傍流而之。丈夫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孔子从而问之,曰:“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傍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仲尼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拘;吾执臂若槁木之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煽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注)①赍:漩涡。②逢衣:儒生所穿的衣服。③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一丈夫游之                丈夫:古时称成年的男子

B. 使弟子傍流而之            承:通“拯”,救

C. 仲尼楚                    适:游学

D. 则失者锱铢                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        失其与,不知

B.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        积土成山,风雨兴

C. 长于水而安水            州司临门,急星火

D. 天地之大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B.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C.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D.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水中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 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 “处石人火”的人堪称“和者”,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 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1.C 2.A 3.C 4.B 5.(1)你出来后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唱,我以为你是鬼怪,但仔细观察你,却是人。请问有什么技巧吗? (2)因为心志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像神一样的境界。大概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选项“适:游学”错误,适:到。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根据上下文语意的联系,确定这个词在几个句子中的词性不同,那么其用法也就肯定不同了。A选项,两个“所”,都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B选项第一个焉:语气助词;第二个焉:兼词,于此。C选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比。D选项第一个虽:表转折,虽然;第二个虽:表假设,即使。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徐,修饰“行”,副词,慢慢地,所以“徐”前断句,排除选项BD。从……中出来,所以“从”和“出”之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故选C。 句子翻译:有个人从石壁中走出来,跟随着烟火忽上忽下,大家以为他是鬼。火势过去以后,他慢慢地走出来,像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一样。 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B选项“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错,原文“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文中佝偻丈人认为能轻松粘到蝉的关键是专心致志。故选B。 5.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的赋分点:(1)被:披散。以:以为。察:观察。道:技巧。 (2)用:因为。志:心志。乃:就。其:大概。丈人:老人。 译文:  孔子在吕梁山游览,看见瀑布几十丈高,流水喷吐的泡沫溅出三十里,是鼋鼍鱼鳖也不能随意游动的地方,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泳,孔子以为这个男子是因痛苦而想自杀,便叫弟子沿水边去救。谁知这个人游了几百步又从水里出来,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唱。孔子跟上去问他:“吕梁瀑布几十丈高,流水的泡沫溅出三十里,鼋鼍鱼鳖也不能在此游动,刚才我看见你在水里面游,以为是有痛苦而想自杀,便叫弟子沿水边去救你。你出来后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唱歌,我又以为你是鬼怪。但仔细观察你,却是人。请问你在游泳方面有什么高明的技巧吗?”那人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技巧。我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顺着水的本性成长,自然而然间也就成功了。我与漩涡一起进入水流的中心,和涌出的流水一起浮出水面,顺从水的流动方向而不按自己的想法乱来,这就是我游泳的方法啊。”孔子问:“什么叫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顺着水的本性成长,自然而然就成功了呢?”那人说:“我生在山区就安心住在山上,这就是从这里的条件起步;长在水边就安心住在水边,这就是顺着水的本性成长;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成功却成功了,这就是自然而然的成功。”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人在粘树上的蝉,就像(从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孔子问:“您真灵巧啊!有技巧吗?”那人答道:“我有技巧。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我把二个泥丸摞在竹竿头上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失手的次数就很少了;摞三个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失手的次数只有十分之一;摞五个而不会掉下来,粘蝉就像(从地上)捡东西一样轻松了。我站立时,身体像竖立的树桩一样,纹丝不动;胳膊伸出去,像枯树干一样,不晃不颤。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很多,而我只知道蝉的翅膀。我从不左顾右盼,绝不因万物纷繁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力,为什么会粘不到呢?”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因为心志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像神一样的境界。大概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老人说:“你这个穿儒服的学者,怎么想起来问这件事呢?好好研究你的学问,然后把它们记载下来吧。” 赵襄子率领仆从十万人在中山打猎,践踏杂草,烧毁树林,烈焰绵延,烧及百里之远。有个人从石壁中走出来,跟随着烟火忽上忽下,大家以为他是鬼。火势过去以后,他慢慢地走出来,像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一样。赵襄子感到奇怪,便留住他。慢慢地观察他,看他的形貌、肤色与七窍是人,气息声音也是人,于是问他:“什么方法使你能住在石壁中?什么方法使你能进入火焰中?”那人说:“什么东西叫做石壁?什么东西叫做火焰?”赵襄子说:“你刚才出来的地方就是石壁,你刚才所踩过的东西就是火焰。”那人说:“我不知道。”魏文侯听说后,问子夏说:“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子夏说:“以我从孔子那里听来的话说,所谓‘和者’与万物完全混同,因而万物不能伤害与阻碍他,在金石中游玩,在水火中行走,都是可以的。”魏文侯又问:“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子夏说:“挖掉心肺,抛弃思虑,我不能办到。虽然这样,姑且说一说还是挺轻松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其它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像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父子的死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

1.关于“理性精神”,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 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

C. 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

D. 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2.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

B. 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 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 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 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 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 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改革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在改革前要对方案认真总结,严格论证,小心试验,并取得各方共识,方可推行。

B. 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墨梅”图案,寓意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表达对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赞誉。

C. 把“不忘初心”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D.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展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这无疑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B. 目前在通讯行业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分庭抗礼,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

C. 在公司表彰会上,财务部长的话无意中揭了他的短,他越听越冒火,到后来气冲霄汉,与财务部长当场争执起来。

D. 路遥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凡脱俗的才华为我们创造了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稍、草尖,树们、草们就腰闪晃,摇曳着缥缈的梦。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着(清纯/清醇)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与狗吠、牛哞、羊唤一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薄薄的雾气氤,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______。两岸茂密绵延的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显示/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星星点点,灯火亮起。归牧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_____劳做的乡民们陆陆续续地收了工,一天的忙碌与疲惫画上了句号。人们锄背草,扛袋提筐,脸上挂着串串晶莹的汗珠,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jǐ)    摇曳 B. (jiū)    劳做

C. (wēn)  疲惫 D. (hé)    洋溢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纯  昭示  憧憬 B. 清醇  显示  憧憬

C. 清醇  昭示  希望 D. 清纯  显示  希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B. 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C. 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D. 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查看答案

请以“__________,是这样炼成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选好角度,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等,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