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咏梅月①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咏梅月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

(注)①南宋淳熙十五年冬,词人赴江西探望辛弃疾,共商抗金大计,返回后写下此词。②僝(chán):折磨。与(zhòu)”同义。

(1)分析上阙“水边清浅横枝瘦”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2)“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瘦”,清瘦,瘦劲,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梅枝遒劲有力的姿态。 (2)这两句以物喻人,通过写梅月虽屡遭折磨,却始终未改其高洁品质,抒发了词人信念坚定、不改初衷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 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时要借助该字含义、 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用“瘦”形容“横枝”,明显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时要能表述出“瘦”给“横枝”带来的独特效果.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就是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结合“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进行分析,抓住“格调”和“依旧”,将这两个词语用在表现诗人的情感上就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傍流而之。丈夫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孔子从而问之,曰:“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傍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仲尼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拘;吾执臂若槁木之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煽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注)①赍:漩涡。②逢衣:儒生所穿的衣服。③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见一丈夫游之                丈夫:古时称成年的男子

B. 使弟子傍流而之            承:通“拯”,救

C. 仲尼楚                    适:游学

D. 则失者锱铢                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        失其与,不知

B.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        积土成山,风雨兴

C. 长于水而安水            州司临门,急星火

D. 天地之大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B.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C.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D.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水中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 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 “处石人火”的人堪称“和者”,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 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

(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不只文学艺术,其它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像的真实。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处于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父子的死来救孤儿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

1.关于“理性精神”,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 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

C. 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

D. 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2.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

B. 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 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 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 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 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 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高扬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改革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在改革前要对方案认真总结,严格论证,小心试验,并取得各方共识,方可推行。

B. 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墨梅”图案,寓意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表达对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赞誉。

C. 把“不忘初心”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D.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展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这无疑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B. 目前在通讯行业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分庭抗礼,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

C. 在公司表彰会上,财务部长的话无意中揭了他的短,他越听越冒火,到后来气冲霄汉,与财务部长当场争执起来。

D. 路遥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凡脱俗的才华为我们创造了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稍、草尖,树们、草们就腰闪晃,摇曳着缥缈的梦。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着(清纯/清醇)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与狗吠、牛哞、羊唤一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薄薄的雾气氤,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______。两岸茂密绵延的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显示/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星星点点,灯火亮起。归牧的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_____劳做的乡民们陆陆续续地收了工,一天的忙碌与疲惫画上了句号。人们锄背草,扛袋提筐,脸上挂着串串晶莹的汗珠,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jǐ)    摇曳 B. (jiū)    劳做

C. (wēn)  疲惫 D. (hé)    洋溢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纯  昭示  憧憬 B. 清醇  显示  憧憬

C. 清醇  昭示  希望 D. 清纯  显示  希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B. 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C. 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  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

D. 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  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