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糾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曰:“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城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泰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字《明史·张罗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B. 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 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C. 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D. 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城/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给/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进士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武举是科举制度的武科,是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

B. 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C. 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天亮、早晨,夜刚尽日初出时。诘旦在文中意为第二天早晨。

D. 官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第,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 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 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千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 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将士人心涣散之时,他以每人颈上挂一枚崇祯钱币的方式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1.B 2.D 3.D 4.(1)我自当出城屯兵于蠡县扼守流贼必经之路,先杀掉妻子、儿女而后出动,守城事务全都交给您了。 (2)(刘忠嗣)两眼怒视,头发竖起。听到的人都很激愤,防守更坚决,流贼因而后退。 (3)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列,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4),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胡乱丢弃。秦国人了,也不觉得很可惜。 (5)祸与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并且智勇的人大多被他们所溺爱的事物困住。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的意思是“给事中时敏因公途经这里”。其中“给事中时”是状语,“敏”作主语,“奉使过其地”作句子的谓语,故应在“地”后挺多,这样就排除A项、C项。“誓死守”的意思是“发誓拼死守城”,句意完整,应在“誓死”之前停顿,排除D项。据此推断B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给事中时敏因公途经这里,半夜时想要进城,罗彦不许。崇祯十七年二月,流贼逼近京师,众官商议防守事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结盟,发誓拼死守城。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D项,“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说法绝对,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它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官制。 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原文为“城中多异议”,选项将其理解为“将士人心淡散”,错误。所以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鬼的“肚脐眼”

(姜永育)

①每个人都长着肚脐眼,也都知道肚脐眼是什么形状。不过,魔鬼的肚脐眼估计没人见过。

②如果你想见识魔鬼的肚脐眼,就到非洲一个叫刚果(金)的国家走一遭吧。

③这个国家境内有一座著名的火山——尼拉贡戈火山。它是一个脾气暴烈的家伙,可以说是非洲最危险的火山之一。

④历史上,尼拉贡戈火山曾经有过多次喷发,并且犯下了累累罪行。据记载,1948年、1972年、1975年、1977年、1986和2002年,尼拉贡戈火山都发生过猛烈喷发,其中最厉害的是1977年的喷发:当年1月10日,尼拉贡戈火山像一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发生爆炸,数百米深的火山坑被爆炸产生的威力摧毁后,炽热的岩浆像沸腾的钢水,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火山口奔涌而下,不到半小时便吞噬了2000多条生命,滚滚熔岩还流进森林,引发大火,使得刚果(金)(时称扎伊尔)、卢旺达两国430平方千米的热带雨林毁于一旦。

⑤可以说,尼拉贡戈火山就是一个祸害人间的魔鬼。

⑥火山都有火山口,尼拉贡戈火山也不例外。当你爬到尼拉贡戈山顶,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它的直径2000米左右,深244米,看上去像一个又圆又大的深坑。与一般大坑不同的是,这个圆坑内有两层明显的环形平台,第一层环形平台距离火山口边缘有500米,第二层平台比第一层低100米,这两层平台是火山喷发的历史印迹,代表了前几次喷发时岩浆曾经到达的高度:熔岩到达平台位置后,再也流不出去了,于是就在这里冷却、堆积下来,从而形成了熔岩平台。

⑦站在火山口上,可以看到一缕缕烟雾从深坑底部飘散出来。千万要小心,这些可不是一般的烟雾,它们是能致人于死地的二氧化硫。据统计,尼拉贡戈火山口每天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高达5万吨——整个法国一年的二氧化硫工业产量都比不上这座火山一天的喷发量。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飘散到空中,不但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而且二氧化硫形成的酸雨降到地面,对当地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污染。

⑧好啦,你现在可以把目光投向火山口的深部了。原来,那个散发烟雾的地方是一个罕见的熔岩湖。透过烟雾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圆盘状的家伙,直径大约有几十米,熔化的红色岩浆在里面不安分地动荡;“圆盘”里时不时会响起“噼哩啪啦”的声音,伴随响声,岩浆像喷泉一样被高高抛起,随后又重重跌落下来,激起一连串火星——这是熔岩湖中的小规模气体爆炸造成的结果。那可是超过1000℃的高温,即使是一块石头掉进去,也会被瞬间熔化,不留一丝痕迹。

⑨站在高处观察,你会发现这个火山口中的熔岩湖特别像肚脐眼。没错,它就是尼拉贡戈火山这个魔鬼的肚脐眼,一次次的岩浆喷发,一次次的火山灾难,可以说这个“肚脐眼”都是罪魁祸首。

⑩那么,魔鬼的“肚脐眼”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尼拉贡戈火山在多次的喷发过程中,形成了这个巨大的火山口,再加上尼拉贡戈火山十分活跃,火山口下面的岩浆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但由于这些岩浆从地底喷出来后,力量不够,只能被限制在火山口底部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个燃烧的熔岩湖。如果火山力量足够强大,这些岩浆便会从火山口漫溢出来,进而形成火山灾难。

⑪尽管尼拉贡戈火山时刻充满危险,但它的那个“肚脐眼”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探险,这其中包括科学家、探险者和一般的旅游者。人们戏称,到火山口探险,是钻进魔鬼的肚子里玩命。

⑫的确,要接近魔鬼的“肚脐眼”可以说太难了,并且十分危险,必须加倍留心。在火山口行走,最重要的是识别哪些地方潜藏着致命危险,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坠下熔岩平台,直接滑入可怕的熔岩湖之中。从上面的平台下到另一个平台,越接近熔岩湖,面临的危险越大。站在第二个平台之上,脚下便是“咕噜咕噜”翻腾的火红岩浆,有毒的烟雾在火湖上空飘荡,高温烤得人大汗淋漓。更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这一大盆燃烧的岩浆何时爆发。

⑬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赶紧撤吧!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21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之所以称尼拉贡戈火山为“恶魔”,是因为它给人类带来的全都是灾难,完全没有任何好处,恰如魔鬼。

B. “到火山口探险,是钻进魔鬼的肚子里玩命”表明了作者认为科学家的冒险行为毫无价值。

C. 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巧妙运用第二人称,为读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文章亲切可感。

D. 本文是科普作品,除列举大量的数字进行说明外,还恰当运用了比喻、夸张、联想等手法,增添了文艺色彩。

2.本文以“魔鬼的‘肚脐眼’”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法自然”的本义和现代转化

(赵建永)

①“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身。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②“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

③道家以一种全息的思维方式,把宇宙看成和谐的生命共同体,看成在“道”支配下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维持整体性平衡,万物协同发展。老子认为,“道”之所以尊贵,在于它对事物不妄加干涉,这样人与自然就和谐了。庄子提出“太和万物”的观点,认为万物天然处于和谐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顺之以天道,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即以天道来规范人道。在这种系统观中,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再现。照此思维看,从“自然的和谐”出发,健全社会模式的各环节方可依次得以展开。由此,“道法自然”便从自然领域转进到社会领域。

④“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的基本问题。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

⑤“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选自2016年12月《光明日报》)

1.下列选项中,关于“道法自然”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道法自然”是持自然主义价值取向的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

B. “道法自然”既适用于自然领域,也适用于社会领域,可借此健全社会模式的各个环节。

C.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其宗旨就是倡导人与物的和谐,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

D. “道法自然”要求人类既要敬畏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又要顺应事物的“本然”之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序的和谐,也是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人类应该效法并顺应它。

B. 道家主张应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解决人的心灵需求,这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

C. 道家认为宇宙是受“道”支配的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在这种系统观中,和谐的人生与社会应是“自然的和谐”的一种再现。

D.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中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雾霾频发、土地沙化、气候变暖等环境灾难警示人类应汲取“道法自然”的智慧,敬畏自然,顺应自然。

B. 相对于道家来说,儒家实际上仅致力于研究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未能为中国医药学术的发达做出贡献。

C. 道教代表人物葛洪提出“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的养生理论,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的观念。

D. 设计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墙面时,参考了细胞、分子等的几何结构,是“道法自然”的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思想家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认真领会上面四句名言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 ,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

 

查看答案

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章回体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全书第三回,以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的眼光表现了贾府“与别家不同”。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 《祝福》选自《野草》。小说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通过她在封建传统思想与传统道德摧残下痛苦的人生命运,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D.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仁政”的具体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