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 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 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 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挽毂,意为拉车前进,比喻选拔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 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C. 制诰,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制,帝者制度之命也,诰,是以上告下之意。

D. 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来三公、权臣、疆吏等也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 传师谦逊退让,坚辞重职。翰林学士承旨空缺,穆宗想任命传师,他以不能胜任推辞,并称病请求到地方去任职。

C. 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D. 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2)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

 

1.B 2.A 3.B 4.(1)皇帝派遣宦官敦促召回。李德裕一向和传师交好,真诚、恳切地开导启发他,他始终不赴任。 (2)他慎重使用刑法,每次审理裁决案件,召集幕僚评判,量刑轻重都符合才判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语句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不同点断之处。先通读全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先断开容易断的地方,根据“我故人子”是一句话排除AC,“谢曰,闻之丈人”的意思是:道歉说:“长辈教导我”,因此“闻之丈人”是一句话,排除A项,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题干要求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实际考查的是文学常识,A 项“选拔”错误,应为“推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B项“称病请求到地方任职”曲解文意。 4.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第一句关键词: 敦召,敦促召回;素,一向;开晓,开导启发; 谆切,真诚、恳切。第二关键词:断狱,审理裁决案件;平处,幕僚评判;乃,才;论决,判决。 参考译文: 沈传师,字子言。才智德行有余,能研究《春秋》,擅长书法,楷书有法度。年少时被杜佑器重。贞元末年,考取进士。当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于举荐士人,号称“权、许”。 德舆在孟容面前称赞传师,孟容说:“他是我老朋友的孩子,为什么不来拜访我?”传师前往拜见,道歉说:“长辈教导我,如果考中,再劳烦您举荐,所以不敢进见。”孟容说:“像你这样的人才,可以让我急于求贤去见你,不能让你因为旧交来见我。”最终及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把他当成颜回那样的弟子来推重。又考取制科,被授予太子校书郎,凭鄠尉的身份担任直史馆,转任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升任司门员外郎、知制诰。被召入翰林院担任学士,改任中书舍人。翰林院缺少承旨,按位次应由传师担任,穆宗想要当面任命,传师推辞说:“学士、院长参与天子机密谋议,其次是宰相,我自己知道一定无法胜任,希望管理一方之民,为陛下抚育培养他们。”于是称病出宫。皇帝派遣中使敦促召回。李德裕一向和传师交好,真诚、恳切地开导启发他,他始终不赴任。于是凭借本官兼任史职。不久出京担任湖南观察使。当时传师参与撰写《宪宗实录》,还没有完成,监修杜元颖趁机提出建议:“张说、令狐峘在地方官任上论定编次国史,现在史稿剩余的内容,请交给传师拿到任所完成。”皇帝下诏允许。宝历二年,入朝担任尚书右丞。又出京担任江西观察使,调任宣州。传师对官吏管理严明,官吏们不敢欺骗他。他慎重使用刑法,每次审理裁决案件,召集幕僚评判,量刑轻重都符合才判决。曾经选任邸吏尹伦,迟钝完不成任务,下属屡次上报替换他,传师说:“当初我离开长安时,告诫尹伦说‘可以少做事,但不能做不该做的事。’尹伦像这样就可以了。”所以任职期间以逊让谦恭闻名。入朝担任吏部侍郎,去世,年龄五十九岁,追赠尚书。传师性情平和纯正,不逐权利,历任两镇十年,没有私信书、钱财送入豪门贵族。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宰相想把姻亲私下托付他安排在幕府里,传师坚决拒绝说:“如果真这样,希望辞去所授官职。”治家不严厉,家人自然得到教化。兄弟子孙,家属无论亲近疏远,衣服饮食都一样。把钱财赠送给姻亲旧友,库房没有储蓄的钱财,家人只好卖掉宅子来安葬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7月13日电  近日,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屿先后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继续保持世界遗产总数领先的地位。蚂蜂窝旅行网近期发布《2017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显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当天,旅游热度暴涨了248%;次日鼓浪屿申遗成功,鼓浪屿的旅游热度则增长了16%。“申遗成功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前往当地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蚂蜂窝旅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表示,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如土司遗址等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并不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

(摘编自《2017年中国世界遗产探索攻略: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热度暴涨》)

材料二:

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遗产中心2017年度现场演示材料翻译)

材料三: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的数目远多于自然遗产。为此,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呼吁高度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在自然遗产管理方面,美国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排在其使命的首位。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体系,保护价值一般比较重大,对游客有较多限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森林体系,常分布在国家公园周边,保护价值相对较低,更多地承担旅游功能,大为减轻了国家公园的旅游压力。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国家级遗产的管理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而地方政府派出的管理部门既管理又经营、政企不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从而导致遗产保护难以遏制不当的开发建设趋势。

(摘编自金磊《从遗产日的文化与自然双主题说起》)

材料四: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的情况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具有广泛和深远意义的国际活动。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第十七届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在全世界范围内采取合作拯救行动。1985年12月22日,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上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许多经过大量经验、教训和理论锤炼的原则和方法在我国还尚需了解和理解。目前在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业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交叉现象。历史文化名城的性质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只有解决好工作中的交叉现象,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摘编自白英《中国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努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分获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后,我国世界遗产总数继续保持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B. 申遗的成功客观上会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C. 土司文化没有受到大众旅游市场的广泛欢迎,所以与考古、史前文化相关的遗产申报不是当务之急。

D. 由材料二可见,非法活动、管理体系和管理规划及居住是对自然和文化遗产造成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当天,旅游热度分别涨了248%和16%,这表明旅游热门和世界遗产其实并不直接挂钩。

B. 自然遗产管理上,美国高度重视遗产资源的公益性服务,如把国家公园体系和国家森林体系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

C.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浪潮迅猛改变着,因此亟需拯救。

D.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目的是联系和促进各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作拯救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E. 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较晚,保护工作也比较落后,还需了解和理解国际成熟的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3.在管理规划和管理体系方面,如何更好地管理保护我国的世界遗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哇、哇”的怪叫声震耳欲聋,无数头浑身墨黑的河鸦,遮天蔽日地在桅顶上盘旋。“鸬鹚”捧起饭团朝天上撒去,一面连声祈祷,“求大将军保佑二佬无事平安……”我望见河鸦俯冲下来,猛如雨点般的鸦嘴便将斋饭啄食得颗粒不剩。

滩姐火了:“蠢鸬鹚!活人不敬敬鬼魂!”

“鸬鹚”叹了一声,赶开了河鸦。

“姑娘,坐稳哪!船标滩了!”

我躬腰进了船篷,抱起婴儿二佬。

船像箭一样,两岸怪石一晃而过,令人头晕目眩。礁石离水面只有半尺,像狼牙,像鬼斧。滩姐稳如铁塔一般立于船头,裤脚卷齐膝盖,赤露着一双古铜柱似的脚杆,大浪扑上来,在她脚杆上撞成飞沫。

“啊!妈呀!”

我失声惊叫起来!船头刚躲开一块狰狞的礁石,一团黑魆魆的巨大魔影,张牙舞爪地扑来……

“鸬鹚!稳篙!”

滩姐大吼一声,甩过船篙,直插巨石,“当”地一声,船身抖动几下,迅即减慢了速度。再一看滩姐,手里的船篙变成了一把大弓!篙尖抵在石缝里,下截撬住船头,她自己将身子缩成一尊秤砣,死死地压住篙尾任弯弓似的船篙左右摇摆。嚣张的滩水遇到了羁绊,一个恶浪接一个恶浪地扑打着船舷,好像要把船只撕烂、咬碎。

“鸬鹚!莫松篙呀!”

滩姐咬牙切齿地迸出这几个字来,脸膛紫得像茄子,眼睛红得像火球!船身在颤栗中僵持着。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只要滩姐有一丝懦弱, “吞船浪”便会瞬间将我们卷入阎罗殿!

招佬奔上船头,小小的身躯也帮着母亲去压船篙……

“走开!”滩姐吼道。

“不!”想不到招佬竟敢那么大声地顶撞!

船篙一闪一闪的,巨大的弹力不时将母女俩的身子掂起来,但船篙又被母女俩拚死命地压下去……

“招佬,快走开呀!”

滩姐几乎是癫狂了一般嘶喊着。

“不嘛!”

招佬两脚往船篙上一夹,两手箍紧了船篙,索性将整个身子缠在上面了!

我忘了手中还抱有婴儿,也急步扑了过去……

没等我挨拢船篙,就被滩姐飞起一脚,踹倒在船板上。与此同时,只听“呼”,地一声风响,船篙从滩姐的身子下弹起来,一个黑影,随着船篙一齐飞向阴森森的石壁。

“哇!招佬!——”

我眼前一黑,脑壳里“嗡”地一声,仿佛天崩地裂,什么也不知道了……

……似乎整个宇宙都是呼唤“招佬”的声音。我从冥冥之中慢慢苏醒,真不敢相信:天还在!太阳还在!……唔,这是谁呀?黑黑的脸,一双失神的眼睛那么直愣愣地盯着我……

“姑娘,你……没有事吧?”

我坐起来:“招佬,招佬呢?! 

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怀里的二佬“哇”地哭起来,她回过头,将奶子重新塞进乳儿的嘴里。乳房上,也伤痕累累,二佬吸吮到的,一半是奶,一半是血……

我往船头看去,招佬静静地睡在船板上。“鸬鹚”屈膝跪在她的枕头边,默默地滴着眼泪……

 “哇!哇!”河鸦又飞来,且越飞越低,漆黑的翅膀快撩着了我们的头发。“鸬鹚”“嗷”地一声站起来,操起船篙,朝满天的河鸦一阵猛打!

“要你们保佑!要你们保佑!嗷!……”

“神兵们”一声接一声地惨叫,纷纷坠入滩水里。活下来的,拽着长长的怪腔,仓惶逃散。滩姐无言地走过来,脱下一件白内衣,小心轻缓地将女儿裹好,放进船篷里。她拿起船篙,硬着喉咙说:“她爹,开船吧!”

滩姐狠撑了两篙,就将船头退出了石罅……

青浪滩最险的地段已过,浪头像精疲力竭的野兽,低低地呜咽着。

我坐在船篷里,心如刀割地饮泣着,负罪的心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姑娘,出来晒晒太阳吧!”是滩姐的声音。

“唔。”昏昏沉沉地出了船篷,站在她的身后。头顶上的太阳明晃晃的,我却感受不到它的温暖。

“你看,那块岩石上的叮叮雀儿,叫得多好听呀!”

滩姐指着水面礁石上的一对蓝羽绿嘴的小鸟,但并没有回头来看我。

(节编自刘舰平《船过青浪滩》)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鸬鹚”喂河鸦的场景,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鸬鹚这个人物信奉迷信的思想观念,也与滩姐构成鲜明对照。

B. 滩姐虽然是个女性形象,但是从作者的笔墨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她的柔弱,相反在险滩恶浪面前,她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坚强。

C. 小说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只这一句,就充分体现了滩姐失去招佬的巨大痛苦。

D. 小说生动地描述了“船过青浪滩”的惊险过程,读来惊心动魄,而且故事还带有象征性,隐含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2.小说中安排了“我”这个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写“船过青浪滩”的故事,表现出哪些深刻意蕴?请简要说明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

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冯素弗是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吉林市郊帽儿山鲜卑贵族墓出土了木心马镫,该墓墓主为北朝鲜卑贵族。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收也藏有一副生铁马镫,为五六世纪前期高句丽时代的遗物。这三副马镫的年代相当于东晋末期或稍晚。

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

三国之前,确实还未见马镫踪影。然而《史记》《汉书》的记载不是史家的向壁虚构。汉代的画像砖上,骑者的大腿跟马背平行,膝盖弯曲,小腿下垂,身姿跟足蹬马镫的形状颇为相似。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个西汉末期的贮贝器,其顶部的骑马者就将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应是金属采冶业发达到相当的程度,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的时候。马镫毕竟是踩在脚下的“贱器”,何况有东西聊堪供用。这点可从已发现的木制马镫与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之语中体味。

(摘编自骆晓平《再谈我国马镫产生的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更多的应是主观推定。

B. 目前的考古发掘发现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都证明马镫出现在汉代以后。

C. 先秦典籍使用的“镫”字,属于生活器皿,与马镫的“镫”字有质的不同。

D. 马镫的出现,应在金属采冶业相当发达、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贵重的时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列错误观点,而后从考古发现、“镫”字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其否定。

B.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式,而且列举了许多考古证据证明自己观点。

C. 文章对“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也给予了合理性解释。

D. 文章没有直接亮明观点,但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读者可以得出立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秦帝国》《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出现骑兵足踏马镫的画面是不够严谨的。

B. 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

C. “镫”字的使用,侧面印证了马镫产生的时代,因为词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D. 汉代画像砖上的骑者身姿形态可以说明,当时有类似一些马镫功能的东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极其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它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它给予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念……今天,人们或读纸质书,或读电子书;有人读经典,有人读流行作品;有人选择少而精地读,有人选择只图量的泛读;有人推崇中国的书,有人更喜欢国外的书……当然也有人不读书。

请以“我的阅读”或“我看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得之于旅行。正因为旅行能增长知识,所以比阅读更有价值。虽然说书中也有山水,但那山水是想象的,而旅行中的山水是现实的感官形象。没有旅行,就没有生动、丰富的美感体验。另外,书本大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萃取。如果一本书书本是一桶奶,现实生活就是一个牧场。去旅行吧,让我们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

①知识不一定来自旅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