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示例: ①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②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 ③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①处结合语境可知,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②处结合后面原因分析,此处是对为什么惊蛰前后有雷声的解释;③处结合“南北跨度大”分析,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B. 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 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D. 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B.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C. 慰安妇是战争的受害者,也是中国人心头的一道伤口,应当坚决制止对她们进行戏谑和消费的事件不再发生。

D. 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特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缓冲技术应用于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凌晨2时,湖北省崇阳县的天空像撕开了一道口子,雨水倾盆而下,电鞭划破长空,巨雷振聋发聩,洪水咆哮着越涨越高,码头村岌岌可危。

②眼下,月饼的品种五花八门,最近热闹的,有“键康月饼”、“养生月饼”,甚至还有“文化月饼”,功效也说得神乎其神,简直能包治百病。

③国庆长假将临,各地旅游市场已经热浪滚滚。可是对于众多“空巢老人”而言,他们最想的是国庆长假子女能够回家看看他们。

④作为“智能健康卫浴生活”理念的始作俑者,中国十大卫浴品牌英皇卫浴自创立以来,坚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人性化、智能化的卫浴产品。

⑤编造者兼顾诗歌的影响力和读者的认知度,入选作品多以短诗为主。古往今来人们口耳相传、吟诵得最多的正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

⑥国内科学营的时间一般为一周,比较仓促,有时路上就要花费两三天时间,参观的时候也多是走马观花,有兴趣的科学爱好者往往意犹未尽。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写莲花形象高洁,仪态庄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步,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