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材料: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

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材料: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围绕“宽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学会宽容 正如纪伯伦所言: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处于西学东渐。外国资本主义冲击的加剧。许多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扩大。于是,外国的医学开始传入中国。 梁启超是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他提倡民权,是当时西学传入中国第一个以身试法的人。他被西方医生查出右肾有一个黑点,需要做手术摘除右肾,在当时做手术是世人所不敢苟同的。中国的郎中认为应用中药慢慢调理。不能在身上动刀子。面对不同的方法,启超先生最终选择摘除右肾,启超先生病好了吗?不,没有,他又被查出左肾有一个黑点。这严重威胁着启超先生的生命。难道再把左肾切了?不,不能。这样就会失去生命,面对这样的结果,启超先生没有责怪医生,而是选择的理解与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宽容意味着以德抱怨,不斤斤计较。 古时候,有位叫闵子骞的小朋友。亲身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和父亲、后母及后母所带的两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后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经常虐待子骞。但他把这一切忍在肚子里。以致父亲一直蒙在鼓里。一天,父亲坐在他们兄弟三人拉着的车上外出。那天,天寒地冻,子骞的棉衣不能御寒,冻得发抖。而他的两个弟弟脸上直冒热汗。父亲以为子骞偷懒,一怒之下,鞭子抽在他的棉衣上,棉衣马上飞出许多芦花。然后,他们立即回家,准备把子骞的后母休掉。闵子骞跪在地上说:母亲在这儿,只有我一人受冻,如果母亲离去,我们兄弟三人都没人管,更加可怜。 宽容是一束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错误这座冰雕融化。宽容是一座亮丽在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者找到航行的港湾。宽容是一缕飘飞在大地上的清风,使犯错者顿获一股清醒剂。 古往今来,有启超先生宽容医生的心胸,有闵子骞宽容后母的虐待的胸怀。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感人行为。处处宽容别人,决不是软弱,决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学会宽容,意味着你的人生更加快乐。宽容,可谓人重要的处世哲学。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围绕“宽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本题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在故事的最后有一句揭示主旨的句子“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这就是写作的关键句。写作要求里要求必须写成议论文,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顺序来论述,也可由所侧重,围绕一点展开。参考立意角度有: (一)宽容是什么 “宽容”是宽大、有气里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 (二)做人为什么要宽容 宽容是种美德,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朋友;宽容是一种境界,学会宽容,就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善于宽容利人利己。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和希望。 (三)为人宽容应该怎么做 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宽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要讲究策略,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我们不仅要宽容他人,还要学会宽容自己、悦纳自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的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同时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

2.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充平,以隋补谷熟尉       资:资望,资历

B. 朕自举之,无先也           容:容许,允许

C. 左右文武无将相材           诚:确实,的确

D. 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过,过失

2.下列各组句子,能够表现张行成“才用特达”的一项是(   )

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②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④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⑤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 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 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 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②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查看答案

默写.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____________,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4)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7)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