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充平,以隋补谷熟尉       资:资望,资历

B. 朕自举之,无先也           容:容许,允许

C. 左右文武无将相材           诚:确实,的确

D. 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过,过失

2.下列各组句子,能够表现张行成“才用特达”的一项是(   )

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②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④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⑤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 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 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 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②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

 

1.B 2.C 3.D 4.①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表明自己狭隘了。 ②隋朝丧失正道,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汉代君臣如何能与陛下相比。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推断能力。B“朕自举之,无先容也”从句式上可知,“容”与“举”意思相近,所以“容”:推荐,介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分析的时候抓住“才用特达”的关键条件,①是刘炫对张行成的评价。④是张行成评价唐太宗的话。⑥叙述的是张行成惶惑恐惧,不得已又庭理政事。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A项,张行成年轻时向刘炫学习经史,而不是辅佐他。B项,“善于奉承迎合”叙述错误,应该是他言语得体。C项,把张行成升迁为侍中、兼刑部尚书的是唐太宗。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限:界限;是:这;隘:狭隘。(2)失道:丧失正道;沸腾:比喻社会动乱;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比数:相与并列;相提并论。 参考译文: 张行成,字德立,是定州义丰人。年轻时师从刘炫学习经史,刘炫对门人说:“张行成体态气度方正,是辅佐朝廷的良才。”隋朝大业末年,察举孝廉,任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来任世充的度支尚书。王世充被平定,以他在隋朝的资历补授熟尉。家贫,代替计吏集于京城,考中制皋乙科,改任陈仓尉。高祖对吏部侍郎张锐说:“现在铨选的官吏中难道没有才能特别突出的吗?朕要任用他们。”张锐推荐张行成,调补富平主簿,以才能出众而有名。后召入朝中补授殿中侍御史,行使间距揭发弹劾监察等职责时严肃公正。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对房玄龄说:“古今用人没有不通过别人推荐的,像张行成这人,是朕亲自举用,没有别人介绍和推荐。” 有一次陪侍宴会,皇帝谈到山东人和关中人,语意有所偏向。张行成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表明自己狭隘了。”皇帝称好,赐名马一匹、钱十万、衣服一套。从此遇上大的政事,都让他参议。多次迁任到给事中。皇帝曾对群臣说:“朕做人主,兼行将相事务,岂不是剥夺了你们大家的名分,舜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得到后稷、蒐、尹伊、吕尚后四海平安,汉高祖有了萧何、曹参、韩信、彭越后天下安事,这样事朕一身兼有。”张行成退下后,上疏说:“隋朝丧失正道,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汉代君臣如何能与陛下相比。虽然这样,仍是美德含光光耀后世,规制宏大见识深远。左右文武官员确实没有将相之才,何须在大庭广众之中与他们较量,损害皇上的尊贵,与臣下争功呢?”皇帝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这一年,皇帝巡幸灵州,下诏皇太子随徒。张行成谏劝说:“皇太子应该留下监国,每天面对百官庭理各种政务,既做到以京城为重,同时向天下显示盛德。”皇帝认为他的话是忠言。迁任侍中、兼刑部尚书。 高宗即位,封张行成为北平县公,监修国史。永徽四年,从三月到五月不下雨,张行成心中畏惧,称年老乞求退休,皇帝下制答复说:“过去罢免宰相的做法,违背了皇帝检讨自己的真义。这是朕缺少德行,并不是宰相的罪遇。”于是赐予他宫女、黄金器物,敕令不要再辞官。张行成坚决要求辞去宰相,皇帝说:“你是朕的旧臣,为什么要弃朕而去呢?”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张行成惶惑恐惧,不得已又庭理政事。没过多久,在尚书省官舍逝世,终年六十七岁。皇帝下诏九品以上官员前往府第哭丧祭吊。到敛尸时,三次派遣使者赐给内衣,尚宫住在他家监护。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用少牢之礼祭祀,谥号叫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查看答案

默写.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____________,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4)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7)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寡人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③树以桑  ④申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用心者   ⑧未有也   ⑨察邻国政   ⑩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A. ①④⑥

B. ②③⑦

C. ③④⑧

D. ⑤⑨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