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 郊 韦应物 吏合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  郊

韦应物

吏合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①事:指政事。②遽:急促。澹:澄静。③陶:陶渊明。④庶:庶几,差不多。

1.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

2.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

 

1..①在郊外,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绪变得澄明;②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洞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③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述蒙的细 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鸪呜啼。 2.①开头作者拘束于“吏舍”,即“官府”,心情烦闷;②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③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能力。本诗写春日郊游情景,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一二句意思是说诗人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三至八句写东郊之游的快乐:诗人来到东郊,看到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淡泊了诗人的尘念俗情。诗人斜倚树丛休息,感觉是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但毕竟诗人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最后四句诗人指出自己向来喜爱幽静,可惜总难以遂心。公务缠绕,生活常感觉迫促不宁。所以自己终将辞谢官职,去营造茅屋一进,追随陶潜的步履,过着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风情。所以作者在东郊获得了乐趣主要在诗歌的三至八句,答题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2.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是考查学生把握赏析诗歌情感能力。作者在诗中的心情变化,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一二句“吏合局终年,出郊旷清曙”写诗人困守官舍终年感到烦闷。漫步郊野,感觉曙光荡涤了自己的胸襟。然后三至八句具体些到东郊看到的美景和自己的感觉:诗人来到东郊,看到杨柳依依,在和风里摇曳不定;青山如画,感觉淡泊了诗人的尘念俗情。诗人斜倚树丛休息,感觉是多么安宁;沿着山涧,继续信步前行。微雨过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润清新,听到斑鸠声声,却不知在哪里欢鸣。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看到美景时的心情舒畅。最后四句“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写诗人虽然游东郊心情舒畅无比,可是诗人毕竟是个做官的人,心中时时要冒出公务之念,因此决心以后能摆脱官职,结庐此地,希望能过上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传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天子见之,曰:“吾久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曰‘启乃心,沃朕心’,嘉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劝之武   业:从事;以……为业

B. 吾久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 计欲之     倾:倒下

D. 思困     茶:疲倦

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传: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古者以车驾马,秉诣京师,称传车。给传,即提供传车。

B. 郡守:指郡的行政长官。始于战国,秦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治理民政。汉改称太守。

C. 书指尚书,与后文“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

D. 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和”致仕”“乞骸骨”,意义大致相同。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4.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与下图画面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查看答案

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        。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 有如张着纱幕,远山端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 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 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 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

 

查看答案

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B.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C.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