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颂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

阅读下列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颂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给不爱背诵古诗文的高二学生小李带来了苦恼。他想:已进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有用吗?高考中5分的占比,要花大量时间背诵《遥游》《离騷》《赤壁赋》等长篇诗文,值得吗?

而对于从小喜爱古诗文的高一学生小华看来,这是个好机会。她想借此创建“古诗文社”,与同学一道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怕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业……该怎么办呢?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该如何对待古诗词 在今天,古诗词的意义已经不在其内容,而在于其形式。何以言之?诗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学的文学,所以诗词(包括诗歌)必须精炼隽永。就是说,诗词应当以最简练最美丽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感情。正是立足于汉语的独特特点,古人发展了诗词,讲究格律,讲究对仗等。所有这些,都是欧美语言难以做到的。而这,也成为汉语诗词中最显著的特点和最大的优势。 诗词所具有的优美形式,为诗词佳作的诞生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好诗词除了形式之外,更要有内容。所有好诗词,都是内容与形式俱佳的,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 唐人对格律诗的形式探索任务已全面完成。而唐人用这种形式来写诗,创作面基本覆盖了所有生活领域。当一种文学体裁形式完备,而内容又无法创新的时候,它就要走向衰落。我认为,这应当是唐诗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宋人在形式上做了改变,形成了长短句(宋词),为诗词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当宋词的形式也成熟并固化之后,特别是当用这种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涉及的创作领域接近穷尽的时候,宋词也就像唐诗一样,必然地走向衰落。 此后的元曲,基本也是这一套路。 现代人和当代人对现代诗的探索,我认为,可以说是失败多于成功。因为现代诗以自由为名,抛弃了对形式的讲求,一方面固然利于思想情感的自由表达,另一方面却使诗歌因过于自由而失去了凝炼隽永之美。打个比方,现代诗就像一个不注意节食的女子,体量固然增加了,但身材却走了形,没有了曲线风韵之美。这种情况发展到今天,就出现了所谓的“梨花体”、“羊羔体”之流。而哪怕没有一点儿诗学修养之人,也敢于拿笔写现代诗了。这种诗,其实是误入歧途。 诗,是要讲求形式的。古人在数千年的创作实践中,已在诗的形式方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遗产。今天,我们应当继承这一宝贵遗产,应当尊重并继承古人在诗的形式上的探索。这也就是我前文所说的,古诗词在今天的价值,主要在其形式。 我们要继承,更要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发展诗词?我觉得,重在发挥我们的优势,实现诗词的与时俱进。作为现代人,我们有着两个方面的巨大优势,正可成为在诗词创作上超越古人的重要依仗。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他们的思想,为我们当前乃至今后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时代所限,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古人的思想中也充满了幼稚的成分。他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今天,中西文化相交融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思想水平。对同样的事物,我们的认识都可以远远地超越古人。而这,也为我们创作诗歌提供了巨大优势。就是说,即使是古人已经涉足的领域,我们也完全可以以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视角,进行全新的阐释,写出具有更高思想水平的佳作。 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努力在诗歌创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古老的唐诗宋词注入现代的思想内涵。这,才应当是我们继承和发展祖先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材料讲的是新颂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一举措引来不同反响。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是反对。反对的主要是一些不爱背诵古诗文的学生,认为已进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没有多大用,高考只占5分,花大量时间背诵《遥游》《离騷》《赤壁赋》等长篇诗文,不值得。另一种看法是支持,但有顾虑。支持主要是喜爱古诗文的学生,他们认为这一举措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有顾虑:怕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业。作文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看法或建议。这两种态度都有自己的道理,作文时,选择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做好的立意是支持后一种的观点,注意解决好背诗文的时间安排问题。运用思辨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文章要有思辨性。选择第一种反对观点的理由可以从以下获得:家里就有不少古诗文书籍,酷爱古诗文,采用“自学+父母辅导”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古诗文在心里留下了美好回忆。现在,老师讲解古诗文的模式有些死板、不灵活。对古诗文的学习掌握,则主要以考试要求的范围为准了。一些学生在面对古诗文时,容易表现出厌烦、无奈等情绪。这让学习失去了兴趣,没了动力,感觉枯燥。课本考试大纲对学生研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提高了。许多学生仍用以前固有的方式来学习,对古诗文的理解便往往达不到要求。如此循环,学生容易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面对背诵要求时,会有些怨言,觉得压力大。除此之外,所以反对增加古诗文的篇目。选择第二种支持观点的理由:与古人对话,拓展知识面,锻炼语言的表达,丰富自己的情感,弘扬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等。作文中还可以建议: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应有一个不同的选择范围-——哪些必读必背,哪些一般学习,哪些精读,哪些泛读,划分范围,做出界定,要有更明确的教和学的方法。找到有趣的表达,让孩子感到学古诗能很好玩。背诵不该是唯一标准和指向。对古诗文的学习、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比较依赖于背诵,这也值得商榷。比如,如何培育孩子在文化、科技、智慧、宇宙、创作和创意等方面的意识和精神,怎么样加强语文、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代性,结合古诗文教育来渗透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并修改。

各位社友,大家好!能当选为书法社社长,我感到非常荣幸,这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受家严家慈的影响,从小喜愛书法。从小学起,本人就参加各类书法比賽并多次获奖,可说是书法底蕴深厚。今天被选为社长,我一定恪尽职守,充分发挥我的专长,为大家服务。你们也要听从我的安排,一起把书法社发扬光大!谢谢大家。

①“家严家慈”不得体,要改为“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辞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其气势宏博,取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故将书名定为《辞海》。它吸收了《辞源》优点,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辞源》引书不注篇名,常为论者诟病,《辞海》引书则举作者、书名和篇名,比《辞源》更完备。现在,具有80多年历史的《辞海》,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制出比纸质载体更便捷的知识服务方式——数字化手持移动终端,开启了新一轮生命周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推断有误的一句是

A. 中学生应该学习逻辑,我们都是中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习逻辑。

B. 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是勤劳勇敢的。

C. 凡运动员都是需要锻炼身体的,我是运动员,所以我需要锻炼身体。

D. 想考大学的人要努力学习,你是想考大学的人,所以你要努力学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借力新科技、新兴传媒,在一些地方近年来重点推进一系列红色文化展示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体验感受红色文化。

B.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许多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加大,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C. 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十九大精神,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他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

D. 报告显示,学者回国后面临社会关系网络支撑薄弱问题的原因是长时间海外求学经历淡化了其原有在国内的关系造成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②宋词盛行不代表宋人个个都擅长作词。翻开《全宋词》我们会发现,尽管多数宋词清丽动人,韵味悠长,但仍有很多作品粗陋不堪,不忍卒读

③眼看着新开发的产品销路不好,厂长这些天食不果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想不出好的安慰法子。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问题,解决了人们心中最大困惑,拨云见日,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正确方向。

⑤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忽略了对文本意蕴的真正领悟,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克隆模仿,而想藉此提高语文素养,无疑是南辕北辙

⑥闽都文化是在闽都沃土上成长起来的特色文化,几千年来, 闽都人民付出了毕生的智慧和心血,才使得这绵绵不绝的文脉得以延伸传承。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