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一夫人早年丧偶,靠教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一夫人早年丧偶,靠教书赚钱把独生儿子抚养成人。儿于长大后到美国留学、就业、娶妻生子,有了幸福家庭。退休后的老夫人给儿子写信,希望去美国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回信,信中夹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信中写道:“我们认为你不适合与我们共同生活,如果你认为对我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合2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一点,给你3万,当作回报。希望不要再干扰我们的生活。”母亲读罢来信,老泪纵横,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她想通了,带着3万美元做了一次环球旅行,心情也变得淡然、开朗多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亲情无价 有个一直争议的问题:世界上最美的感情是什么?有人说是爱情,爱情的绵长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有人说是友情,多一份友情便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现在,我认为:亲情,父母子女之间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爱情固然绵长,但它也渐渐抵挡不住金钱的腐蚀;友情固然真挚,却难以经历时间与距离的考验;只有亲情,金钱不会让它变质,时间与距离不会使它淡薄。这种血与肉的感情不会体现在肤浅的言语中,而是要在每一个行动,每一件小事中去体会…… 熹微的晨光夹杂着奶香弥漫了整个屋子,我起床后,悄悄走近厨房,有看到了妈妈煮牛奶那熟悉的背影。看着从锅内团团腾起的热气,以后您早上不用再起早为我煮牛奶了,我在学校吃得挺好。”妈妈微笑着:“没事,喝杯奶,精神才好,在学校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呀!快去收拾东西吧,一会还得上学,别迟到了!”待我收拾好一切,一杯温热的牛奶已放在桌子上。旁边还有一个热热的鸡蛋。我明白,对我的爱,母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则是一条喧嚣浮躁的小溪,永远永远只能是她的支流。 伴随着急促的晚自习放学的铃声,又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当我带着一身疲倦走出校门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父亲。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小孩子,父亲也许就是抱着这种心理而每天晚上都能接我。我不止一次地劝父亲不要接我,可父亲总是重复着那句:“不放心你。”自从上高中的那一日起,父亲便每天都来接我,尽管,家离学校并不是很远。日复一日,短短的路上不知印上了父亲多少足迹,也不知在我心里印下了多少次感动。夜路本来很黑,因了路灯,因了雾,因了这种爱,变得朦胧而美妙。 我想,爱的美好就在与无数的付出。亲情的无价让我懂得了如何感动。人生的旅程永远有亲情的所在,那么就没人比你幸福。 有爱的人是美丽的。反之,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人间还有真情在。 【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是任务驱动性作文。写作前要审读材料。材料谈论一个母亲独自抚养大儿子,儿子在美国读书成家后,拒绝赡养母亲,并以3万美元作为亲情的了结。老人在伤心之后想明白了,独自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后,心情开朗。这个材料围绕要不有赡养老人的问题,亲情重要还是金钱重要,金钱能不能用来衡量亲情。因此,可以立意为:①孝顺老人的传统美德不能丢;②亲情无价,不能用金钱里衡量;③养老不能单靠儿女;④遇事要想得开,退一步海阔天空。 眯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好的翻译是很费功夫的,古人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躇”,就是说要译好一个词,______。翻译者的水平如何,往往体现在他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并传达关键词语的含义上。_____。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翻译方法。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_____,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意译则是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予以灵活变通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列诗词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B.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D.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加以修改。(可以调换,也可以删除)

我是江汉学院新闻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日前惠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决定应聘。本人学习成绩优秀,身体无恙,表达能力强。现奉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务必与我洽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房,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服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是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来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姨的卧室隔开。

一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雷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永远的门”中的“门”既指郑若奎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象征阻隔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无形的门;“永远”表现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B. 住在小杂院里的邻居们都是热心肠,他们总想撮合着让郑若奎和潘雪娥走到一块儿,但结果让他们很是失望。

C. 一位文艺评论家说过:“在一部戏剧中,如果我们看到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听到这支枪响。”这篇小说中,画师屋内那个老式的花竹书架便是这样一支“枪”。

D. 小说结尾运用了“欧·亨利笔法”,故事情节的结局非常出人意外,而且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暗示了主旨,彰显了作者构思的匠心。

2.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为什么说是“莫大的缺憾”?请简要说明。

4.小说中先后多次写到那只透明的蓝色花瓶,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天台山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2)李煜《虞美人》中以江水喻无限的愁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