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好的翻译是很费功夫的,古人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躇”,就是说要译好一个词,______。翻译者的水平如何,往往体现在他是否能够正确把握并传达关键词语的含义上。_____。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翻译方法。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_____,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意译则是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予以灵活变通的表述。

 

①有时需要十天半月的推敲 ②这就涉及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 ③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 【解析】试题分析: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答题前先通读语段,整体理解把握语段的内容。本段文字是关于翻译的。第一空很简单,是翻译理解前一句的意思,应填“有时需要十天半月的推敲”。第二空前强调翻译的水平体现在关键词语上,后面谈到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因此该空是前后衔接内容的句子,应填“这就涉及直译还是意译的问题”。第三空前强调直译的意思,后面说字句的顺序,因此该空应填“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词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B.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D.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加以修改。(可以调换,也可以删除)

我是江汉学院新闻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日前惠顾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决定应聘。本人学习成绩优秀,身体无恙,表达能力强。现奉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务必与我洽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房,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衣服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是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来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到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姨的卧室隔开。

一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雷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永远的门”中的“门”既指郑若奎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象征阻隔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无形的门;“永远”表现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B. 住在小杂院里的邻居们都是热心肠,他们总想撮合着让郑若奎和潘雪娥走到一块儿,但结果让他们很是失望。

C. 一位文艺评论家说过:“在一部戏剧中,如果我们看到一幕的墙上挂着一支枪,就一定会在后面的剧情中听到这支枪响。”这篇小说中,画师屋内那个老式的花竹书架便是这样一支“枪”。

D. 小说结尾运用了“欧·亨利笔法”,故事情节的结局非常出人意外,而且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暗示了主旨,彰显了作者构思的匠心。

2.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郑若奎去世后,作品写道:“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为什么说是“莫大的缺憾”?请简要说明。

4.小说中先后多次写到那只透明的蓝色花瓶,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天台山衬托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2)李煜《虞美人》中以江水喻无限的愁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临江仙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词的首句点明了饮酒的时间、地点和醉酒的程度,先醉后醒,醒后又醉,作者纵饮的 豪兴表现出来了。

B. 第二句写归来很晚,“仿佛三更”是一种不确定的判断,“仿佛”一词传神地写出了 词人醉眼蒙昽、意识不清的状态。

C. 作者深夜归来,家童鼾声如雷,敲门不应,让他很是无奈,只好拄着拐杖在江涛声中 焦急不安地等待。

D.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两句以议论入词,表达了作者历尽宦海浮沉后对 不自由的官场生活和纷扰世事的厌倦,以及渴求解脱的思想感情。

E. 词的最后两句表明,作者要乘一叶扁舟,任意飘流,在江海中度过余生,流露出一种 悲观和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

2.“夜阑风静觳纹平”一句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