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尽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尽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承题,写春末之叹,叹未能回家,并点出未能回家的原因是路途遥远。

B. “春风应怪”,写暮春时分一个还未到家的行人,连春风都要奇怪他为什么浪迹天涯。

C. 第三句的“闻雨”形象准确,写出了诗人夜行山中听到雨声时的紧张慌乱心情。

D. 诗人第二天看到山溪水边到处都飘旋着落花,这一景物描写还照应了题目和首句。

E. 颈联极写诗人行走山间时的愉悦感受,山径崎岖峰回路转,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景和情的关系。

 

1.CE 2.(1)尾联描写野间的“清泉”和“白沙”这样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色彩鲜明,又与俗世的“尘埃污”形成对比;(2)尾联写山野之间极少受到尘世的污染,既是写景纪实,也是诗人以“清泉”“白沙”自喻,追求高洁人格的心灵剖白;(3)表达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厌倦,以及归隐林泉的向往和就要回到家中的喜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C项“紧张慌乱”错误,“夜来过岭忽闻雨”,高山上的气候变化多端,忽而睛、忽而雨是常事。过岭时突然遇雨,可见翻越的山岭是多么的高;而过岭又是在漆黑的夜间,看不见雨点,只能听到雨声,又可见翻越山岭是多么的难。作者没有从正面写山高路陷,而是用“忽闻雨”写出“夜来过岭”的特点;E项“愉悦感受”不对。颈联写人在曲折重叠的山间行走时的感觉,着重写动势。山势陡峭,忽上忽下,下坡时能远远望见前面路边的树,上坡时视线被山挡住,不但看不见前面的树,而且仿佛小路在山顶被突然截断了。气喘吁吁上了山顶,再回头望去,团团白云飘然而至,身后的山峦已经淹没在茫茫云海之中。 2.试题分析:题干“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景和情的关系”,答题关键词“尾联”“景和情的关系”“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时,首先点明什么景物“清泉”和“白沙” “尘埃污”,然后从手法“对比”“比喻”角度分析表达什么情感“对险恶仕途的厌倦,以及归隐林泉的向往和就要回到家中的喜悦”。尽管长途跋涉,旅程辛苦,但山间空气清新,野趣宜人,加上归家在即,所以尾联洋溢着行人如脱羁之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喜悦之情。不过,野外的景色绝不会“唯有清泉漾白沙”的,作者如此写,有其更深的含意。他是为了着重点出“清白”二字,使野间的“清白”同尘世间的“污污”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从主人公对“绝少尘埃污”的喜爱中体味他对乌烟瘴气的官场的厌恶。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此处就自然流露出了他的身世之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辨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B.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C.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D.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在明清时期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在本文中指参加科举考试,与《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中“举”的意思一样。

B. 在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乡试”不是一个乡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考试;明清时候一般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

C. 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份日期时辰等,本文中“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里面的“辛丑”是用来纪日的。

D. “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光启精通天文历法,又精通军事,后来练兵打仗,攻破了辽阳,受到皇帝的赏识。

B. 徐光启铸造西洋大炮的建议未被熹宗采纳,后又遭受御史丘兆麟弹劾而称病回家了。

C. 在钦天监台官预报日食发生了错误后,徐光启负责起改历的工作,并卓有成效。

D. 徐光启入参机务时年巳老,他廉洁终生,家无余财,谥号“文定”,功德余荫子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三大无桩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成为这一快速发展行业第一个倒下的主要共享单车创业公司。许多分析师警告称,共享单车行业很快将迎来“清算”。在小蓝单车倒闭之前,已有多家中国小型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在过去6个月内倒闭,包括悟空单车、3vbike和町町单车。许多分析师预计,共享单车行业将迎来血腥的整合期,只有一家或两家公司能够存活下来。,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摩拜单车、ofo被普遍视为行业的最终赢家,他们分别获得了腾讯控股、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已各自完成逾10亿美元融资。

小蓝单车管理疏松的问题早已清晰显现。但是,在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即便是管理出众的公司也面临因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共享单车泡沫化的问題已经很明显: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太多创业公司获得了资本支持,但争夺的市场却很有限,利润也十分微薄。洗牌在所难免。

(摘编自《财富:小蓝单车倒闭,中国共享单车泡沫开始破裂》,2017年11月20日凤凰科技网)

材料二:

早在今年8月交通部等十部门就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需要对共享单车用户的押金、预付金建立专用账户。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没有提过“专用账户”这四个字,而是用其他相似的词语代替。共享单车企业和各商业银行为什么不建立新规中要求的“专用账户”呢?记者查询了我国商业银行账户管理的相关规定发现:专用账户,也就是专用存款账户,除了社保基金、住房基金等常用的15项资金外,要想设立,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文件。即使现在共享单车企业想要注册专用存款账户也注册不了。共享单车只能注册一个一般存款账户,再和商业银行签署一定的存管办法。

(摘编自《共享单车企业倒闭,每人赔一辆车?》,2017年12月17目央视财经)

材料三:

“共享”单车企业在竟争,用户个人素质也在引发争议:损坏率居高不下、私自占有现象屡禁不止,近日有人还在成都琉璃立交附近发现了约100辆被焚烧损坏的共享单车……这不禁让人怀疑“共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可能。

这方“共享单车”尚自顾不暇,那方“共享手机”也已上台唱戏。共享手机平台“享换机”宣布完成1.1亿人民币天使轮和A轮融资。而在这之前,京东、支付宝、国美等公司已经介入“共享手机”领域,让“信用租赁”成为了一种新的“共享模式”。但是“共享手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涉及信息安全及隐私问题,该如何安全“共享”仍无定论。

(摘编自《一批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共享”模式还能走多远?》,2017年12月4日红网)。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材料四:

2016-2019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

(摘编自智研咨询《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获得了两大集团的投资,共完成了10亿多美元的融资。

B. 共享单车泡沫化是因为大量的资本涌入有限的市场,争夺微薄的利润。

C.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共享单车行业未来两年的市场,仍然有巨量的增长空间。

D. “享换机”以“信用租赁”模式进军共享手机领域,宣布完成一亿多人民币的融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蓝单车面临的并不只是自身管理的问题,而是“信用租赁”模式下的共享本身还很不成熟。

B. 即使小蓝单车等其他创业公司都能获得雄厚的资本支持,共享单车行业“洗牌”也在所难免。

C. 针对共享单车企业不能注册专用存款账户的情况,交通部等十部门做出明文规定,以保障用户押金和预付金的安全。

D. 调查中,共享单车企业都不提“专用账户”,因为他们只能选择一般存款账户,而无法注册专用账户。

E. 解决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中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保障“共享手机”这个行业的顺利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怎么做才能有效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儿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能让他修饰成鲤鱼的眼睛。树死了,木匠却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这十里八乡要做的那些精细别致的木工活儿,离开他还真的做不好。他木工的作品真的就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结实耐看!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我在一边,就像看精彩的舞台表演,好过瘾。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粗糙的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儿。他宁可憋在家里弄那些丑木头玩,磨、刨、钻、刻,忙得自得其乐,也不愿意接那些粗活干。而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吧,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那懒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非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要是他特别喜欢做的木工活儿,即使别人给他钱少,他也愿意干。”我说:“这人,好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木匠活儿手艺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我忽然明白了: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只是孤独。

去年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活儿不想做。”

(选自《小说月刊》第3期,略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使丑木成碗等故事,突出了“他”的木匠天赋,同时为后文情节张本。

B. 小说讲述了“我”在写作中的遭遇,这是“我"真正理解和尊重懒木匠的开始,也是作者拓展主题的需要。

C. 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视角转换,真实地刻画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木匠形象。

D. 小说中的“我”跟“懒木匠”一样陷于社会的孤独与痛苦之中表达了作者对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了职业操守的行径的批判。

2.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懒木匠”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写了“我”从木匠身上明白了事理之后,又设置了“懒木匠”在上海“挣大钱”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这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经济,把所有消费资源和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人人分享。

B. 分享经济是生产环节细化、全球化分工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C. 分享经济能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彻底解决了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

D. 分享经济需要每个参与者的诚信参与,也需要政府的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分享经济,论述的重点放在前两个方面。

B. 文章是以一个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作为立论的论据来进行阐述的。

C. 文章第四段阐述了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以此彰显了分享经济的作用。

D. 对于分享经济,文章先解释概念和特征,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淘宝网没有用户的网上分享活动,就不会有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

B. 工业化和市场化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服务的“全球性过剩”,促使了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 只有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才能使资源配置最优化,进而达到产出最大化目标。

D. 人人参与和人人分享的共享经济有着诸多复杂性,但仍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