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儿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能让他修饰成鲤鱼的眼睛。树死了,木匠却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这十里八乡要做的那些精细别致的木工活儿,离开他还真的做不好。他木工的作品真的就是货真价实的艺术品,结实耐看!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我在一边,就像看精彩的舞台表演,好过瘾。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粗糙的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儿。他宁可憋在家里弄那些丑木头玩,磨、刨、钻、刻,忙得自得其乐,也不愿意接那些粗活干。而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吧,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那懒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非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要是他特别喜欢做的木工活儿,即使别人给他钱少,他也愿意干。”我说:“这人,好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木匠活儿手艺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我忽然明白了: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只是孤独。

去年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活儿不想做。”

(选自《小说月刊》第3期,略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使丑木成碗等故事,突出了“他”的木匠天赋,同时为后文情节张本。

B. 小说讲述了“我”在写作中的遭遇,这是“我"真正理解和尊重懒木匠的开始,也是作者拓展主题的需要。

C. 小说运用了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视角转换,真实地刻画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木匠形象。

D. 小说中的“我”跟“懒木匠”一样陷于社会的孤独与痛苦之中表达了作者对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丧失了职业操守的行径的批判。

2.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懒木匠”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写了“我”从木匠身上明白了事理之后,又设置了“懒木匠”在上海“挣大钱”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分析。

 

1.D 2.(1)欲扬先抑。先写了村里人和“我”对懒木匠的不理解甚至生气、嘲讽,然后再慢慢地理解了他,到羡慕他。(2)衬托(侧面描写)。写“要出嫁的女孩”“做家具的人家”以及“我”对木匠技艺的反应,正面衬托出木匠手艺的高超;写其他木匠评价“懒木匠”的话,反衬懒木匠的特立独行。(3)对比。将懒木匠和村里其他木匠对比,懒木匠生活境遇前穷后富对比,塑造出一个有尊严的“怪”木匠形象。 3.(1)完善了人物形象,更突出了木匠的特立独行、守护职业尊严的形象。(2)使主题更加丰富,合理拓展出孤高自守、绝不苟且者必能赢得理解与赏识的主题。(3)照应前文“自得其乐,不愿意接粗活”的情节,使结尾更加合理。(4)使情节更有起伏变化,避免了平淡。(5)和前文人们对它的偏见和他的落魄对比,结局的美好是他坚守的结果。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项,说木匠陷于孤独和痛苦中,夸大其词了。木匠性格有些孤傲,但自己没觉得孤独,再从结尾“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来看,木匠找到了用武之地,所以更不能说是痛苦的。 2.试题分析:题干“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懒木匠’形象的?请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表现手法”“简要分析塑造‘懒木匠’形象”,答题时,首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细节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小说先写了村里人和“我”对懒木匠的不理解甚至生气、嘲讽,然后再慢慢地理解了他,到羡慕他。只是明显的欲扬先抑;小说还运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比如写“要出嫁的女孩”“做家具的人家”以及“我”对木匠技艺的反应,正面衬托出木匠手艺的高超;写其他木匠评价“懒木匠”的话,反衬懒木匠的特立独行。小说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懒木匠和村里其他木匠对比,懒木匠生活境遇前穷后富对比,塑造出一个有尊严的“怪”木匠形象。 3.试题分析:题干“设置了‘懒木匠’在上海‘挣大钱’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分析。”答题关键词“结尾用意”。这是考查小说关键情节作用题。对于小说情节作用题目,要从人物、情节、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答题。人物角度:完善了人物形象,更突出了木匠的特立独行、守护职业尊严的形象;主题角度:使主题更加丰富,合理拓展出孤高自守、绝不苟且者必能赢得理解与赏识的主题;情节角度:照应前文“自得其乐,不愿意接粗活”的情节,使结尾更加合理;使情节更有起伏变化,避免了平淡;表达效果角度:和前文人们对它的偏见和他的落魄对比,结局的美好是他坚守的结果。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不能只罗列专业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这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经济,把所有消费资源和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人人分享。

B. 分享经济是生产环节细化、全球化分工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C. 分享经济能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彻底解决了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

D. 分享经济需要每个参与者的诚信参与,也需要政府的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分享经济,论述的重点放在前两个方面。

B. 文章是以一个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作为立论的论据来进行阐述的。

C. 文章第四段阐述了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以此彰显了分享经济的作用。

D. 对于分享经济,文章先解释概念和特征,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淘宝网没有用户的网上分享活动,就不会有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

B. 工业化和市场化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服务的“全球性过剩”,促使了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 只有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才能使资源配置最优化,进而达到产出最大化目标。

D. 人人参与和人人分享的共享经济有着诸多复杂性,但仍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是“好处不能让给别人”。水流入自家田虽然能增加自家田地的肥力,但是流入过多也会带来土壤板结、庄稼成熟推迟等问题,还可能引起庄稼倒伏。一旦引起倒伏,势必造成减产和血本无归。现在,很多人提倡“肥永兼顾外人田”,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倒伏,而且只要提倡“肥水兼顾外人田”,就能避免土壤板结、庄稼成熟推迟等问题。让肥料均衡使用,土壤养分比例适当。

①庄稼倒伏不一定会造成血本无归。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______;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______,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_______。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了,我们损失的 ②     是一门技艺,③    重要的是失去了寄寓其中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非遗 ④   大多是传统社会的产物,但它们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有着一定的生命力, ⑤  将其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 ⑥  更好地活在当下。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