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寒冬即将过去,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春天里的故...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寒冬即将过去,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到来。春天里的故事是多姿多彩的,也许有明媚,也许有忧伤。

请以“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要有景物描写;③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

 

春天里 春天来了,万物从沉睡中苏醒,大地光彩夺目,充满生机。春天真美呀!你看,春姑娘迈着悄悄的步伐,降临人间。只要她所到之处,全是一片花红柳绿、春色满园。你瞧,经过几天蒙蒙春雨的清洗,校园花圃里各色鲜艳的花儿竞相怒放:有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白的……真是美不胜收呀,大花圃被点缀得更加五彩缤纷、光彩艳人。 春天里最有代表性的花,要数花圃那边艳丽夺目的桃花了。十天前桃树还是光秃秃的一片,不知哪一天,美丽的桃花——白色的、紫色的、粉红的花瓣,一朵朵,一簇簇,开满枝头,简直太神奇,太美妙了。 一阵春风吹过,树枝轻轻晃动,桃花就翩翩起舞,有的落在地上,落在你的身上,散发出一阵阵清香,真是花香醉人呀!有的掉进小水沟里,花瓣像一叶小舟,在水里慢慢地航行,真好看呀!可爱的小蜜蜂和漂亮的花蝴蝶,在花丛中追逐嬉戏。小路边,大树上、屋顶上,欢快的小鸟轻盈地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唱着春天的赞歌,春天真热闹呀!我真佩服春雨春风的神奇美妙,你看,昨晚校园还是满树桃花,今天一觉醒来,树上全是数也数不清的嫩嫩的桃树叶儿,显得更加耀眼动人,难怪别人说鲜花要有绿叶衬托呢!校园春天最美的要数草坪了。 你看,这哪像是草坪呀,简直就是一块绿色的大地毯嘛!这些小草真是可爱,她们偷偷地从大地妈妈怀抱中钻出来,东张西望,绿色的衣裳是那么鲜艳,那么自然,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地边还盛开着许多白色的小白花,好像给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它们随着风儿和小草一起轻唱歌曼舞,玩得开心极了。晶莹剔透的露珠给小草小花戴上了一串串珍珠项链,闪闪发光,好看极了。 校园操场边的一排排碧绿垂柳,树干挺拔高大,枝条舒展,有的吐出了一粒粒嫩芽儿,有的长出了一丝丝亮丽的秀发。那细长的柳叶青翠如碧玉,又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激动的小麻雀在柳树间穿梭跳跃,好像在说:“春开来啦!春天来啦!”我也不由得想起贺知章的一句诗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色春迷人呀!教学楼后面是妈妈的绿油油的菜地。春天,菜地里的蔬菜长得可好啦!青绿的萝卜菜呀、三叶青、小菠菜、小葱儿呀,还有开着黄色小花的油菜花、小白菜花呀,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香菜叶儿又嫩又密,只要走到路边就能闻到它的一股股清香,我恨不得想马上拔下几棵香菜,抓在手上就啃! 菜地里的小草也长得不少,它们不甘示弱,高高的,密密的,一拔就是一大堆。正月里,我常常得意洋洋到在菜地里拔草给可爱的小白兔吃,拔得心里乐开了花!春天到处是美丽的花园,绿色的世界,春光真美好呀!而且,春光又是多么宝贵! 古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难怪刚刚过完年的人们,一个个高兴地走出家门,尽情地呼吸春天里的新鲜空气、去积极地锻炼身体;农民伯伯也在田野里开始春耕播种;小朋友们还有的在远处的小山坡上兴高采烈地放风筝,做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我爱你,美丽的春天!我要趁着春天宝贵的时光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命题的命题作文。首先分析所给的材料,材料是一段抒情性很强的话: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春天里的故事是多姿多彩的,也许有明媚,也许有忧伤。材料的关键词是“春天”。“春天里”作为作文题目,应由自然到社会再到心灵,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角度、层面去思考,比如在自然的春天里,在社会的春天里,在心灵的春天里,在哲学的春天里,在艺术的春天里,在历史的春天里,等等。如此看来,“或忧伤”“或明媚”的“春天”就不只有“大自然”层面的含义了,而更具有了社会人生之意义(象征义)。以下立意供参考:在大自然的春天里,我们学会了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奉献、坚定了希望、树立了信仰、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等等。在心灵的春天里,我们实现了精神的高蹈、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构建了我的精神世界,等等。在哲学的春天里,我们学会了思考、认识了自然、社会与人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本质力量,等等。总而言之,应尽可能地发散我们的思维,去联想,去想象,把有关春天的含义(本义、引申义和象征义等),春天的信息与材料(特别是古典诗词中关于“春天”的诗句,它是我们写作生发时的极好的“引子”),全部汇集,然后加以筛选与提炼,并用自己对“春天里”的“主要情感特征”去驾驭、同化这些信息与材料,从而写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好文章。注意命题作文“春天里”,要求写的是记叙文。字数有限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简述巴金《家》中“觉民逃婚”这一情节。

 

查看答案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康桥”“橘子洲头”“兰亭”“褒禅山”中选择一个为开头,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要求:(1)体现景点的特征;(2)句式与例句一致;(3)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①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②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③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④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⑤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⑥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⑦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⑧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面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⑨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直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的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⑩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金灿灿的苞谷做背景,映衬着主人也发出金灿灿的光。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两把硕大的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她在守望, 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1.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以作者探访山村的行踪为线索,采用了“移步换景”的记游手法,我们随着作者的步伐浏览了这个村庄。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写景状物淡而有味。

B. “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的人群”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繁华喧嚣,表达作者想暂时逃离这喧嚣的城市的愿望。

C. 第7-9段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感受,是希望人们对美丽村庄行将消失给予关注。

D. 文中的老人既有热情淳朴的一面,也有落后守旧的一面,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E. 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山村行将消失的痛惜之情。

2.文中第3段对溪水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从全文看,题目“孤独的守望”包含了哪些含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___________”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2)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写曹操志得意满的气势,他站在船头“ _______________”,可谓“一世之雄”。

(3)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表明古人在游赏时对天地万物都有所收获的原因是“_____。”

(4)《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一句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各小题。

过  岭

【宋】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注释】①作者被贬遇效自岭南北归,途中过大庾岭,到达虔州作此诗,时年66岁。②作者自绍圣元年一贬再贬,今重到虔州,计已七年。③这里江南指虔州。④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突出了“甘”之少,“长”与“少”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悲伤痛苦。

B. 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醉中”对“梦里”,似梦似幻;“江南”对“海外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梦境,今日北归如宿醉。

C. 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一词表明在山润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身心的疲惫。

D. 尾联中“谁遣山鸡忽惊起”的意思是:谁人让山鸡忽然受惊飞起,扰乱了山间的宁静。这一句集中反映了自然的勃勃生机。

E.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又不乏瑰丽雄奇之美,比如“生”“鸣”“绕”“滴”几个动词为山景增强了气势,富有激情磅礴之美。

2.诗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