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

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②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

③因此,文字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神圣性。

④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人本精神从仓颉造字的传说中就可见一斑。

⑤在古人看来,文字的发明这一伟大创造足以使鬼神哭泣。

A. ②③⑤④①    B. ⑤③④①②    C. ②④①⑤③    D. ⑤①③④②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该题④句的“这种人本精神”承接 ②句“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所以④跟在②后,⑤句“在古人看来,文字的发明这一伟大创造足以使鬼神哭泣”紧承①句“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因此⑤跟在①后,③句“因此”是总结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1926年梁启超在知道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B. 在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母校举办了文学节十分火爆,可谓一票难求,不但教室座无虚席,走廊、楼梯也都挤满了听众。

C. 消费文化强调文化同经济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看重文化的日常使用和感官愉悦功能,而不注重甚至无视文化消费的深层次内容。

D.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世界减贫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想录》中有巴金对自己逆来顺受没有为受迫害朋友伸张正义的忏悔,也有对自己跟着别人向自己同志丢石块的忏悔。

②多数市民对“蓝牙自拍杆有辐射”的说法不假思索,此前遭多国“封杀”的“自拍神器”自拍杆在国内依旧风靡。

③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中国男足一鼓作气,战胜韩国队,夺得了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首场胜利。

短小精悍的马云拍摄了电影《功守道》,这既是为了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又将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武术文化。

⑤承载着无数人期望的iphoneX新加入了全面屏、面部识别、无线充电等特性,一上市,追捧者就前仆后继,争相购买。

⑥湖南青少年交响乐团在京成功上演音乐会,会上小演奏家们赢得了满堂喝彩,民族风西洋风统统信手拈来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5)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普明寺见梅

【宋】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B. “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

C. 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

D. “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E. 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向戌善于赵文子①,又善于令尹子木,欲诸侯之兵以为名。如晋,告赵孟,赵孟谋于诸大夫,韩宣子曰:“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灾也。将或弭之,虽曰不可,必将许之。弗许,楚将许之,以召诸侯,则我失为盟主矣。”晋人许之。如楚,楚亦许之。如齐,齐人难之,陈文子曰:“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吾民矣!将焉用之?”齐人许之。告于秦,秦亦许之。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宋人享赵文子,叔向为介。司马置折俎。秋七月戊寅,左师向戌至。是夜也,赵孟及子皙②盟,以齐言。庚辰,子木至自陈。以藩为军,晋、楚各处其偏。

伯夙谓赵孟曰:“楚氛甚恶,惧难。”赵孟曰:“吾左还,入于宋,若我何?”辛巳,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伯州犁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夫诸侯望信于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固请释甲。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伯州犁退,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

赵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为不信,犹不可,单③毙其死。若合诸侯之卿,以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僣④济之。必莫之与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则夫能致死,与宋致死,虽楚可也。子何惧焉?又不及是。曰弭兵以召诸侯,而称兵以害我,吾用多矣,非所患也。”

晋、楚争先。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乃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

乙酉,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                          (选自《左传》,有删减)

【注】①赵文子:即赵孟,晋国的正卿。②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③单:通“殚”,尽。④僣:奸诈狡猾。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诸侯之兵以为名              弭:消除

B. 则固吾民矣                    携:带领

C. 楚可也                      倍:加倍

D. 且晋、楚主诸侯之盟也久矣      狎:交替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尹: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之族。

B. 折俎:古代祭祀、宴会时,将牲畜肢解然后置于俎上,供神灵、宾客享用。其中“俎”是指盛放牺牲的礼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俎”也是这个意思。

C. 戊寅: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此处是指中国干支历法中的戊寅日。

D. 《左传》: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为孔子编纂的《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文中“书先晋”的“书”就是指《春秋》。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晋、楚、齐、秦响应“弭兵”的原因主要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这也就决定了这次会盟不仅能达到“为名”的目的,而且能真正起到“弭兵”的作用。

B. 会盟时,“楚人衷甲”就表现出楚国的戒备心理和勃勃野心,对于这种做法,楚国内部意见并不统一,伯州犁和子木的争执就反映了这一分歧。

C. 晋、楚争先盟誓,各有说辞。叔向劝赵孟应以大局为重,致力于德行,让楚人先盟誓。史书在记录这件事时,把晋国写在了前面,以表明晋国有信用。

D. 文章记载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为“弭兵”而举行的一次会盟,描写了晋、楚之间互争盟主的勾心斗角。全文以写对话见长,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4.翻译。

(1)若合诸侯之卿,以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