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1926年梁启超在知道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1926年梁启超在知道自己被西医误诊误医之后,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B. 在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母校举办了文学节十分火爆,可谓一票难求,不但教室座无虚席,走廊、楼梯也都挤满了听众。

C. 消费文化强调文化同经济的联合,过分抬高文化的经济价值,看重文化的日常使用和感官愉悦功能,而不注重甚至无视文化消费的深层次内容。

D.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增长,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对世界减贫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禁止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逻辑不当;B项“其母校举办了文学节十分火爆”结构混乱;D项“发生了积极的影响”搭配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想录》中有巴金对自己逆来顺受没有为受迫害朋友伸张正义的忏悔,也有对自己跟着别人向自己同志丢石块的忏悔。

②多数市民对“蓝牙自拍杆有辐射”的说法不假思索,此前遭多国“封杀”的“自拍神器”自拍杆在国内依旧风靡。

③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中国男足一鼓作气,战胜韩国队,夺得了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首场胜利。

短小精悍的马云拍摄了电影《功守道》,这既是为了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又将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武术文化。

⑤承载着无数人期望的iphoneX新加入了全面屏、面部识别、无线充电等特性,一上市,追捧者就前仆后继,争相购买。

⑥湖南青少年交响乐团在京成功上演音乐会,会上小演奏家们赢得了满堂喝彩,民族风西洋风统统信手拈来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5)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普明寺见梅

【宋】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B. “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

C. 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

D. “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E. 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向戌善于赵文子①,又善于令尹子木,欲诸侯之兵以为名。如晋,告赵孟,赵孟谋于诸大夫,韩宣子曰:“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灾也。将或弭之,虽曰不可,必将许之。弗许,楚将许之,以召诸侯,则我失为盟主矣。”晋人许之。如楚,楚亦许之。如齐,齐人难之,陈文子曰:“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吾民矣!将焉用之?”齐人许之。告于秦,秦亦许之。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宋人享赵文子,叔向为介。司马置折俎。秋七月戊寅,左师向戌至。是夜也,赵孟及子皙②盟,以齐言。庚辰,子木至自陈。以藩为军,晋、楚各处其偏。

伯夙谓赵孟曰:“楚氛甚恶,惧难。”赵孟曰:“吾左还,入于宋,若我何?”辛巳,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伯州犁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夫诸侯望信于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固请释甲。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伯州犁退,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

赵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为不信,犹不可,单③毙其死。若合诸侯之卿,以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僣④济之。必莫之与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则夫能致死,与宋致死,虽楚可也。子何惧焉?又不及是。曰弭兵以召诸侯,而称兵以害我,吾用多矣,非所患也。”

晋、楚争先。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乃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

乙酉,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                          (选自《左传》,有删减)

【注】①赵文子:即赵孟,晋国的正卿。②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③单:通“殚”,尽。④僣:奸诈狡猾。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诸侯之兵以为名              弭:消除

B. 则固吾民矣                    携:带领

C. 楚可也                      倍:加倍

D. 且晋、楚主诸侯之盟也久矣      狎:交替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尹: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之族。

B. 折俎:古代祭祀、宴会时,将牲畜肢解然后置于俎上,供神灵、宾客享用。其中“俎”是指盛放牺牲的礼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俎”也是这个意思。

C. 戊寅: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此处是指中国干支历法中的戊寅日。

D. 《左传》: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为孔子编纂的《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文中“书先晋”的“书”就是指《春秋》。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晋、楚、齐、秦响应“弭兵”的原因主要是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这也就决定了这次会盟不仅能达到“为名”的目的,而且能真正起到“弭兵”的作用。

B. 会盟时,“楚人衷甲”就表现出楚国的戒备心理和勃勃野心,对于这种做法,楚国内部意见并不统一,伯州犁和子木的争执就反映了这一分歧。

C. 晋、楚争先盟誓,各有说辞。叔向劝赵孟应以大局为重,致力于德行,让楚人先盟誓。史书在记录这件事时,把晋国写在了前面,以表明晋国有信用。

D. 文章记载的是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为“弭兵”而举行的一次会盟,描写了晋、楚之间互争盟主的勾心斗角。全文以写对话见长,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4.翻译。

(1)若合诸侯之卿,以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非子之患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梁思礼,爱国的梁家驯火者

2016 年4 月14 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 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有人曾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父亲生前曾说过,‘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这 句话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幼年的梁思礼确实讨人喜欢。每次觉察到父亲要抽烟,他就主动把烟连同烟嘴、火柴、烟灰缸一同递到父亲跟前,引得梁启超非常高兴,以至于父亲只要两三天见不到就心头痒痒。然而,父亲并没有陪伴梁思礼太久,在他5 岁时离开人世。“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他遗传给我一个很好的毛坯,他的爱国思想通过我的母亲及他的遗著使我一生受益。”梁思礼曾回忆道。

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在天津。1941 年中学毕业后,他便随三姐梁思懿前往美国留学。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梁思礼放弃了嘉尔顿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转入以“工程师摇篮”著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业救国之路。

1945 年,梁思礼从电机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来到辛辛那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在那儿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 年9 月,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梁思礼动员留美学生回国,同时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回国。1956 年10 月,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但很快,1962 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 米的地方。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我们真的不成吗?”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回忆起这一幕时, 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 年都奉献给了航天事业。虽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梁思礼才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6 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也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横跨南北半球,穿越6 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每个航天史上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 年。好在,他天生就会找乐子。1974 年,50 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倌”。人们都说,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真是浪费人才。可梁思礼却分外感谢组织的照顾:逃离“文革”这块是非之地,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每天,梁思礼戴好套袖,穿上围裙,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梁思礼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他的生活永远都是可爱的,极有价值的。即便是住院期间,梁思礼一见到家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快给我讲讲,最近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他做起什么,都别有一番意趣。自去年住院以来,他的房间里重复播放着旋律欢快的《施特劳斯圆舞曲》《天鹅湖》等曲子。有时不小心被人替换成慢板、行板,梁思礼会立即要求“换回刚才的圆舞曲”。旋律响起,躺在床上的梁思礼双手打起拍子。女儿梁旋见他的脚部在动,便合着音乐节拍帮他活动脚部。她乐感不好,梁思礼便笑着指挥道:“快了,哎,慢了。”只是,音乐还是没能留住这位老人。梁老走了,带着他熟悉的旋律,带着亲朋对他的敬意与眷恋。

与那个年代中国所有驯火者一样,梁思礼所在之处是历史耀眼处的暗面。近处,找不见他的名字,设计图纸上没有,光荣榜上也没有,他是戈壁滩上被尘土风沙遮掩的背影,他的名字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远处,他的名字却越发清晰,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坐标轴上,留在时代的注脚里。“爱国,不需要理由。”梁思礼总是这样说。大师风骨,就是一部 活的教科书。

(节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梁思礼认为自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国主义思想,父亲“人必真有爱 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的话支撑梁思礼一生的追求。

B. 梁思礼5 岁时父亲离开了人世,赴美留学前梁思礼几乎都生活往天津,在留学美国 辛辛那提大学期间他边工作边读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C. 梁思礼把一生中67 年献给航天事业,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到第一艘神舟飞船的发 射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这些失败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D. 梁思礼处在历史耀眼处的暗面,因为他没有青史留名,姓名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 的文件袋里,背影只常常出现在尘土风沙遮掩的戈壁滩上。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梁思礼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独自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 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行列,他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功不可没。

B. 梁思礼幼时就表现出聪明乖巧,深得其父梁启超疼爱,在其母言传身教与其父遗著 的影响下,梁思礼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心中萌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 梁思礼之所以在嘉尔顿学院学习两年后转学普渡大学,是因为那时的他一直想走工 业救国之路,这学业的成功转型对他后来从事航天事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D. 梁思礼在东风二号导弹发射中尝到了失败滋味,但他并不像其他在场同行那样痛哭, 而是鼓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经历无数失败后他终于开创航天可靠性工程学。

E. 梁思礼一生虽经历许多曲折坎坷,但乐观坚强始终伴其一生,“文革”下放干校时,他 高高兴兴做猪倌,精神上无比轻松自在,病危时仍欣赏旋律欢快的乐曲。

3.“爱国”对梁思礼的事业和人生有哪些深刻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