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城市群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国传统的省域经济,正在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潜力的核心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是由区域内各城市、各要素的融合程度决定的。融合是指在高水平上的城市协调关系和要素合理配置,是通过集聚和扩散实现的。世界三大著名的大湾区城市群,起步于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港口、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同时,产业、资本和市场集聚。

通过对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海西、山东半岛七个城市群的人口、土地、经济概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五年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群为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吸引力比较高,尤其是“211”、“985”名校聚集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名列前茅;人口涌入最少的则是海西城市群,即使核心城市福州和厦门,城市竞争力也稍弱。从土地占比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来看,粤港澳的地均产出最高,是第二名长三角城市群地均产值的二倍之多;地均产出最低的城市群为成渝城市群,仅占粤港澳城市群的1/7。

材料二:

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为62.72%,城镇体系趋于完善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判别其现在处于趋于成熟阶段;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为68.47%,城镇密度区域较稳定,同时基础设施水平也是所有城市群中最完善的,属于内涵式增长阶段,基本判别其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而粤港澳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高达84.41%,区域内部相对较为平衡,城市空间组织扩散高于集聚作用,城镇密度也处于相对合理的稳定状态,基本判断其处于成熟发展阶段;

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由于城镇化率比较低,还处于集聚作用为主、扩散作用为辅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处于快速发育阶段。

表1: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

指标

雏形发育阶段

快速发育阶段

趋于成熟阶段

成熟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

30%左右

30%—50%

50%—70%

70%以上

城镇体系

不完善、城镇密度低

较为完善、城镇密度较高

完善,城镇密度继续提高

完善,城镇密度区域稳定

空间结构

松散、基础设施不完善

较紧密、基础设施较完善

紧密、基础设施完善

最紧密、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空间作用

集聚作用占绝对优势

集聚为主,扩散为辅

集聚与扩散相对平衡

扩散作用略占优势

城市分工

分工系统还未形成

分工体系开始形成

分工体系相对合理

分工体系完善

增长路径

外延式增长

外延式为主、内涵式为辅

内涵式为主、外延式为辅

内涵式增长

 

材料三:

表2:七大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

城市群名称

城市首位度

经济首位度

核心城市集中度

城市群空间结构

长三角城市群

2.28

1.73

56.6%

多中心结构,相对较均衡

粤港澳城市群

1.19

1.03

57.2%

双中心,相对均衡

京津冀城市群

1.4

1.39

64.2%

三中心,不均衡

长江中游城市群

1.43

1.28

40.4%

三中心,不均衡

海西城市群

1.94

1.62

24.4%

双中心,不均衡

成渝城市群

2.06

1.46

60.4%

双中心,不均衡

山东半岛城市群

1.28

1.52

26.5%

双中心,不均衡

 

注:城市首位度: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经济首位度越高,说明该城市在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地位越高。

材料四:

①增长极开发模式  ② 点轴式开发模式    ③点轴群开发模式    ④网络开发模式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城镇化率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都是趋于成熟阶段,但实际发展阶段不同。

B. 同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粤港澳城市群在所有指标上优于长三角城市群,因此发展前景更好。

C. 长江中游、成渝、海西、山东半岛四大城市群还处在外延式发展阶段,分工体系远未完善。

D. 城市群的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但判别它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定都要考虑全部六个指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质量取决于区域内各城市、各要素的融合程度,融合则通过集聚和扩散实现。

B. 城市群人口净流入越多,说明其城市协调关系和要素合理配置水平越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越高。

C. 从土地占比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上来看,地均产出前三位为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最低。

D. 根据材料三可知,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首位度和经济首位度均最高,其核心地位难以撼动。

E. 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的四大城市群,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均衡,各自的核心城市的扩散作用相对偏弱。

3.根据材料,说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其他四大城市群分别属于材料四中的哪种开发模式。

 

1.B 2.BC 3.粤港澳——网络开发模式 长三角——网络开发模式 京津冀——点轴群开发模式 其他四大城市群——点轴开发模式 【解析】 1.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项,“在所有指标上都优于”错误,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水平也是所有城市群中最完善的”。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两项”。B项,逻辑不当,以偏概全,如粤港澳的经济发展质量高于长三角,但净流入人口比长三角要少;C项,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新时代,理性平和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坚定信心,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同时牢牢把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科学把握强国建设是“长期进行时”,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克服“四种危险”。理性平和,才能拨云见日抓住本质,才能去蔽除障获得真知,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新时代,心态强起来才能更好服务于强国建设,才能更加专注奋发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一些不良社会情绪不能改变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但也要及时修复。

B.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发展实际正相关。

C. 社会成员的情绪基调、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

D. 与“强起来”的新时代匹配的社会心态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专注奋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总体状况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引出观点,针对性强。

B. 文章二三段按一般到具体的思路,阐述了社会心态和当代中国心态强起来的重要性。

C. 文章四五段论述了使心态强起来的两点意见,字里行间情理充盈,理性却不失自信。

D. 文章采用并列的论证结构,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逻辑清晰严密,条理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是否具有世界意识来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B. 社会心态既反映一个国家国情的现实性,也体现其历史命运、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C. 新中国日益“强起来”的显著标志是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的社会心态。

D. 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让心态强起来是强国建设的必做题。

 

查看答案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今年二十五岁的毕成,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一天都这样度过:清晨闹铃一响,立即打开手机,听60秒的外语课程;早饭时间,边吃边听20分钟的有声“经典名著”;午休时候,抓紧时间在线学习《如何成为写作高手》;晚饭后打开直播,听知名答主的创业经验分享,然后进入梦乡……

这样的毕成十年以后会什么样呢?请展开想象,以“十年后的毕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故事完整,描写合理。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2017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全国;2017岁末,诗人余光中去世,人们纷纷借他的诗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近年来,《诗刊》杂志的发行量和阅读量都在持续增长。中国诗歌网的注册会员达11万,注册诗社近2000家,平均每天收到投稿2000件。最近一个月,见诸媒体的诗歌节就有20多个,其中以地域命名的有“上海市民诗歌节”“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节”等,以人名命名的有“屈原诗歌节”“李白诗歌节”“徐志摩诗歌节”等。一次,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街头采访 一位90后,问到他的职业,他回答:“我是一个诗人。”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查看答案

(题文)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把他送到树上去》一文说“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意思是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拥有绝对的操控权。请从甄英莲(香菱)元宵节被拐(《红楼梦》)、孙兰花嫁给了王满银(《平凡的世界》)、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情节符合原著,分析自圆其说。

②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如果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写入孔子学院的宣传册,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 条理清晰。

甲:德不孤,必有邻。    乙:君子和而不同。

③假如名著中的人物能够和读者倾心交谈,他们最想讲述的会是哪一个场景呢?请从单四嫂子(《明天》)、傩送(《边城》)、华子良(《红岩》)中选择一位,以该人物的身份,讲述他(她)自己经历过的一个难忘的场景。要求:依据原著,符合讲述者身份,语言生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把他送到树上去    ——《树上的男爵》读后

①卡尔维诺在仰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发现粗壮杂乱的树干酷似一条条小路,树干之路幽暗、弯曲,当它们向四面八方延伸,一种神秘的难以勾勒的旅程也在空中铺展开来。是光线的旅程?是昆虫、苔藓或者落叶的旅程?许多从事文学和绘画创作的人都可能产生诸如此类的联想,但卡尔维诺独具慧眼,他看见了别的,他在树上看见了一个人和他的家园。那个人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去,树上跳动的人影,恰是作家守望的人物。所谓灵感来了,很多时候说的是人物来了。

②有个人爬到树上去,不是为了狩猎和采摘,不是孩子的淘气,是为了在树上生活!读者无法忘记《树上的男爵》这部小说,其实是无法忘记一个人爬到树上去生活。爬到树上去的柯西莫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这样的人物设置至今令人震惊,它在文学史上闪着宝石般的光芒。

③《树上的男爵》出版于1957年,距离卡尔维诺的成名作《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发表正好是十个年头,与他的另一篇精彩绝伦的作品《分成两半的子爵》,则相隔五年时光。

④对于一位优秀的作家来说,青壮年期的十年时光应该是一段河流般奔涌的创作史,可以泛滥成灾却不允许倒流,而卡尔维诺似乎是在斜刺里夺路狂奔,背叛自己的同时也脱离了保守的意大利文学大军。卡尔维诺脱颖而出之时正是意大利二次大战的疮疤渐渐结痂之时(他早已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中触及了那块溃烂时期的疮疤),战争年代他在破败的街道和酒馆中体会意大利的悲怆,和平年代里有闲适的心情观察祖国意大利了,结果他从树上发现了自己的祖先。从开始创作就这样,卡尔维诺善于让人们记住他的小说。五年过去后意大利贫穷而安详,卡尔维诺写出了《分成两半的子爵》,单就人物设置来说,已经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

⑤十年过后,《树上的男爵》应运而生,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他几乎让一个传统的小说世界都闪开了。让亲人们闪开,让庄园闪开,甚至让大地也闪开,让一棵树成为一个人的世界,让世界抛弃孤独者,也让孤独的人抛弃他人的世界。这是五十年代卡尔维诺对小说人物的设想,也是他文学生涯中一次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

⑥少年男爵柯西莫可以为任何一个借口爬到树上去,不一定是为了拒绝吃蜗牛。反叛与拒绝在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一样多,但卡尔维诺是处心积虑的,爬到树上去,爬到树上去——这声音是圣洁的,也是邪恶的,是人们能听见的最轻盈也最沉重的召唤。不仅仅是为了反抗,也不是为了叛逆,当一个孩子任性的稚气的举动演变成一种生存的选择之后,这个故事变得蹊跷而令人震惊起来。读者们大概都明白一个不肯离开树顶的少年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哲学意味,但每个人也都为卡尔维诺惊世的才华捏了一把汗,他怎么让这出戏唱完呢?柯西莫将在树上干些什么?柯西莫会不会下树?柯西莫什么时候下树?(大家都明白,柯西莫下树,小说也该结束了。)

⑦卡尔维诺不让柯西莫下来,柯西莫就下不来。柯西莫在树上的生活依赖于作家顽强的想象力和近乎残忍的幽默感。如果说柯西莫在树上与邻居家女孩薇奥拉的糊涂的爱情还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他在树上与强盗布鲁基的交往进而产生友谊却让人猝不及防。布鲁基强迫柯西莫给他找书看,而且不允许是无聊的书,他最后被捕的原因也是为了一本没看完的书,最奇妙的是布鲁基临刑前还关心着书中主人公的下场。

⑧卡尔维诺放大了柯西莫的树上世界,这个人物便像树一样长出许多枝条,让作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柯西莫在树上走来走去,从十二岁一直走到年华老去。“青春在大地上匆匆而过,树上的情形,你们可想而知,那上面的一切注定是要坠落的:叶片,果实。柯西莫变成了老人。”老了的男爵沿着树上的世界一直走到遥远的森林中,亲历了战争,最后见到了拿破仑。小说结尾挫伤了读者的热望和善心,柯西莫没有回到地上来,垂死的柯西莫最后坐上了热气球……小说以奇迹开始,以奇迹结尾。

⑨最汹涌的艺术感染力是可以追本溯源的,有时候它的发源就这么清晰可见:树上有个人。在我看来,《树上的男爵》已经变成一个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课堂式的问题,你觉得是哪一步棋造就了这部伟大作品的胜局?如果有人问我,我会这么回答:就是一步险棋,险就险在主人公的居所不在地上,而在树上。

⑩总是觉得卡尔维诺优雅的文字气质后隐藏着一颗残酷的心,细细一想便豁然开朗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对待柯西莫这样的人,放到哪儿都不合适,干脆把他送到树上去!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文章)

【注释】①本文发表在《小说选刊》中的“小说课堂”栏目。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

1.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脱颖而出(粉墨登场)    B. 应运而生(顺势而为)

C. 追本溯源(缘木求鱼)    D. 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标题“把他送到树上去”,形象概括了《树上的男爵》在人物设置上的突出特点,也体现了本文与众不同的评论角度。

B. 《树上的男爵》写的不是简单的反叛与拒绝的故事,而是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其中包含了卡尔维诺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深刻思考。

C. “宝石般的光芒”“精彩绝伦”“处心积虑”“近乎残忍”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卡尔维诺的作品赞赏之中不乏批评的态度。

D. 第⑧段“小说结尾挫伤了……坐上了热气球”这句话,通过写读者阅读期望的落空,高度评价了《树上的男爵》结尾独具匠心。

3.根据第①段内容,简要回答哪些因素促成了柯西莫这个形象的产生。

4.从第④段看,卡尔维诺的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

5.第⑤段说“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根据文意概括卡尔维诺“令人震惊”的原因。

6.本文的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对第⑥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如苏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赤壁赋》);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莫!莫!”(《钗头凤》);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