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为生活设定目标 ①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为生活设定目标

①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②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③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

④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⑤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虽然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但95%的人还在。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的97%的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⑥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______不在于机遇,________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的时候,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⑦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1.文章开头引用寓言故事有什么作用?

2.卡耐基的调查表明,3%的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相当的成功,是因为 ;97%的人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是因为                     。(用文章中的原句填空)

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中“此”指代什么?

4.从结构上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请给下列的空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        不在于机遇,         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

6.本文充分论述了确立远大目标并朝着目标努力的重要性。请结合学习实际,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不超过50字)

 

1.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说理,既生动地说明了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又明白易懂,且有吸引读者的效果。 2.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正确,要么小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 3.人们应该为自己设下奋斗目标并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绩。 4.过渡(或承上启下) 5.也 而 6.能够紧扣文章,结合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联系学习实际谈出自已的切身体会即可,否则酌情扣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引用的目的:用形象的寓言故事说理,从内容上分析作用:说明了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从效果上分析:明白易懂,且有吸引读者的效果。 2.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中的省略号前面的语句概括,概括时注意提炼关键的词语。 3.试题分析:注意“此”是指代性的词语,内容肯定在前面的语句中,注意结合前面的语句进行概括。 4.试题分析:注意段落的位置在文章的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11)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2)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3)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14)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 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5)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16)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17)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8)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19)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划线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猫“畏罪潜逃”了

②“我”不喜欢这只猫

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

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2.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 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 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 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3.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 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4.(14)段中,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村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1.诗歌要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本诗所描绘的是___________的形象,寄托着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诗的第二小节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露水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B.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C.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

D. 本诗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B. 《雨巷》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翻译家。这首诗的第一节,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凄美感伤的氛围。

C. 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和《致大海》

D.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长的史诗。

 

查看答案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它是迷茫的、孤独的、不安的,还是欢腾的、炽热的、激越的,它(▲)是最闪亮的日子。

雨果曾经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A. 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 “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 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 ⑤②①③⑥④    B. ②①⑥③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