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雩而雨,何也?曰:无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情。

(《荀子·天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卜筮然后大事             决:决定。

B. 日月不高,则光晖不    赫:光明、显耀。

C. 孰与物而制之    畜:畜养。

D. 孰与时而使之    应:响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B.     夫子哂由也

C. 则失万物    不修,学之不讲

D. 日月食救之    怪之,可也;畏之,非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认为,下雨、日食等纯属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也不会因人的期望而发生或消亡。

B. 人们祭神求雨有时下雨,这和没有祭神有时也下雨完全一样,而老百姓却认为很灵验。这正是百姓愚昧之处,需要君子开启心智。

C. 荀子指出,礼义是立国之本。作为一个国君只有尊崇礼义、对百姓仁爱、重贤尚能才能治国安邦称王称霸。

D. 在天道面前,尊崇、思慕固然必要,但是掌握天道运行的规律加以控制利用则更为重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1.D 2.A 3.B 4.(1)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2)所以放弃了人的努力而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应:顺应。 2.试题分析:A项,认为。B项,代词,什么/代词,怎么、为什么。C项,助词,“的”/助词,提示宾语前置。D项,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但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B. 繁启、蕃长于春夏

C. 我之谓也    D. 日夜相代乎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B.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C. 尝与汝登高山

D. 卫有恶人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斫之            听:任意。

之盈贯    引:拉开弓。

B. 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劝说。

C. 孰与能而化之    骋:施展,发挥。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从事:做事。

D. 夫轻诺必    寡:少,缺少。

其死也坚强    坚强:僵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zhuó)   积(xù)     (tài)   舐痔(shì zhì)

B. 裂(guī)    厨(páo)    (yù)    (shì)

C. 水(liáo)   (sì)     (dí)    (guǒ)

D. (xiào)   (jù)     (dá)    (lóu)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期许,但面对竞争、压力、挫折、失败,有人也许会丧失信心、涣散斗志,从而畏缩不前、消极萎靡,愿景就此“夭折”,梦想从此“凋零”。但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古圣先贤、仁人志士为了让梦想开花,或忍辱负重,或至死不渝,或披肝沥胆,或以死明志,或百折不挠,或屡败屡战,或风餐露宿,或幕天席地,或数十年如一日,或行程数千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