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丛里,这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
乞丐赶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人手里。”
“你错了!”露珠说,“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无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
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②必须原创;③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④不超过30字。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 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1.请写出《论语》中能与“为人谋”相对应的、体现孔子“忠恕”之道的句子。
2.曾子认为“为人谋”就应该尽心竭力,而孔子认为对待朋友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对“不可则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不听就算了”,第二种理解是“不听就暂且不言”。结合自身交往实践,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理解?为什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_________。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选自《孔子家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厄于陈蔡 厄:穷困,灾难。
B.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 赍:携带。
C.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悦:高兴。
D. 其未得也,患弗得之 患:担忧,忧虑。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B.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C.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D.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回在做饭的时候,见到灰尘落入饭中,便把粘着灰尘的米粒捡出来吃了。
B. 子贡嫉妒颜回的贤能,便把颜回偷吃米饭的事报告给孔子,并讲了颜回的坏话。
C. 孔子不偏信子贡的一面之词,用巧妙的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D. 颜回实事求是地向孔子做了汇报,孔子对颜回更加信任,孔子的弟子们对颜回更加敬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2)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3)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也,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