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项是 A. 罪愆 遐想 引吭高歌 报憾终生 B.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项是

A. 罪愆   遐想   引吭高歌   报憾终生

B. 寒暄   宵柝   归根结蒂   冠冕堂皇

C. 贤惠   缉查   残羹冷炙   垂诞三尺

D. 枢纽   倨傲   莫名其妙   杏无音信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报憾终生”应为“抱憾终生”;B项,“寒喧”应为“寒暄”;D项,“莫明其妙”应为“莫名其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A. 露骨(lu) 诡对(gui)  吮血  fc(shun)  前后合偃 (yan)

B. 畏葸(si)  押解 (jie) 料峭 (qiao)     咄咄逼人(duo)

C. 孝悌(di)   聒噪(guo)   即兴(xing)      锲而不舍(qie)

D. 孱弱 (can) 宫绦 (tiao) 粗犷(guang)     囿于成见(you)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虽然下着雪,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空气里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正是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四叔的宅子里。

第二天我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中的好运气。而我却百无聊赖的。无论如何,我决计明天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下午遇见祥林嫂的事,我就不能安住。

她是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最大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竞有没有魂灵的? ”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背上也就遭了芒剌一般,偟急得很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甚,—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

“阿!地狱? ”我很吃惊,只得支捂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 ……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 ”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那……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惑了?偶有别的意思,又因发生别的事,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 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但是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脉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我决计明天要走了。

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谈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 ”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 ”那短工简捷的说。

“祥林嫂?怎么了? ”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 ”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

“怎么时候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然而我的惊惶却不过暂时的事,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说不清”和他之所谓“穷死的”的宽慰,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不过偶然之间,还似乎有些负疚。晚饭时,我还想向四叔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但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达,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便立刻告诉他,我决计明天要走了。他也不很留,这样闷闷的吃完了一餐饭。

夜色笼罩了全市镇,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摘编自鲁迅《祝福》)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故事发生在“旧历的年底”,涉及的是鲁镇的没有什么大改变的老了些的人,这样的背景和人物为小说蒙上了—层浓厚的旧气息。

B. 五年的时间,竞让祥林嫂发生了使“我”不敢扣信又不得不相信的巨大改变,精神极度麻木,身体几乎衰竭,近乎—个活死人。

C. 样林嫂一见“我”,就郑重其事向“我”询问人死后的情状,想必她早已埋下了死的念头,所以,“我”不必为她的死内疚、不安。

D. 四叔为样林嫂在临近祝福时死去而生气,并且芎她是谬种,可见四叔是一个迷信、不讲理的、甚至对死人也不宽容的冷酷无情的人。

E. 对于样林嫂的死,“我”很惊惶,然而跟她一样穷苦的短工们却表现得相当淡漠,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直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中“我”的形象具有明显的矛盾性,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我决计明天要走了”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其作用是什么?

4.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想象手法写穿越蜀道时的畏惧和无奈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___”作结,直抒胸臆,抒发怅惘苦痛之情。

(5)柳永在《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杭州城珍宝罗列、家家批锦的繁华景象。

(6)贾谊《过秦论》中写秦始皇取得大下后派良将守城防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冬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韵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赢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洗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词的上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登临所见的远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词末画线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时汉连伐胡,教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至匈奴,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张胜闻之,恐,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有刪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D.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郎,官名,战国时开始设置,有议郎、中郎、侍郎等。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B. 丈人,文中用于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用于在家庭关系中称呼妻子的父亲。

C.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

D. 相坐,又叫连坐,指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只有与其有牵连的直系亲属才会被治罪。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明大义,出使匈奴。虽然汉与匈奴的关系-向不好,但当汉武帝派他出使奴当和平使者时,他高兴地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前往。

B. 苏武个性刚烈,义不受辱。他听到张胜和虞常的阴谋,意识到此事要祸及到国家的荣誉,于是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欲要以死殉国。

C. 苏武威武不屈,拒绝投降。面对剑斩虞常的紧张局势,面对张胜投降后势单力消的形势,面对卫律手中两次举起的剑,他始终不为所动。

D. 苏武不慕富贵,坚持正义。当卫律炫耀自己投降匈奴后的种种富贵时,苏武不屑一顾;当卫律劝说威胁苏武时,苏武大骂其卖国行为。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