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庙。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来了。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随着祭司阶级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衡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僧侣阶级权势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甚至晚至希腊人统治埃及时,神庙僧侣仍然拥有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这对托勒密王朝统治者无疑是一种强大的震慑。为有效统治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不得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对祭司们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w   w w .x k b 1.c o m

凡此种种表明,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只能是一个成绩不菲的先行者,却不可能对西亚地中海世界进行深度的整合,这项工作只能留给后起的文明来做。这就是为什么较之“发迹”之前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虽然所掌握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多得多,却没能表现出长久维系一个强大国家、使文明不断成长壮大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埃及文明作为最早的文明之一,虽然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帝国,虽然以种种方式包括军事行动启动了西亚地中海世界的整合进程,却注定只能是开个头而已。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毒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热衷于追求死后的永生,执着于来世,他们建金字塔,修神庙,在追求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B. 最初的僧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国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领导,又是最大的僧侣,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僧权从王权中分离了出来。

C. 古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得祭司阶层成为古埃及一个特殊的寄生阶层,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极大。

D. 祭司与国王之间既存在着合作关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关系,二者的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埃及人民的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和庞大的祭司阶层的双重经济压迫和剥削。

B. 祭司靠新神学强制埃及社会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并为各种各样的神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C. 祭司利用控制古埃及人民的精神世界来实现对国家的控制和对社会的掠夺,而且随着僧侣势力的增大,这种控制和掠夺越发变本加厉。

D.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阿蒙高僧的职务改为世袭制,并出现了一次审判的十名审判员中有九名都是僧侣的情况,可见当时僧侣阶级权势之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司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是埃及社会的毒瘤,即使是在埃及国势日衰之际,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B. 由于僧侣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为有效统治埃及,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极力巴结讨好祭司们。

C. 古埃及人把大量人力、物力浪费于虚无缥缈的来世关怀,这种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文明只能是一个先行者,而不能对西亚地中海地区进行深度整合。

D. 王权与僧权纷争不断,所以埃及虽掌握大量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却不能长久维系一个强大的国家、使文明发展壮大。

 

1.D 2.B 3.D 【解析】试题分析: 1. 2.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圣诞来了。到处一派热闹场面:超市里、路边上,纷纷摆摊卖苹果橙子,学生们也围着摊你拥我挤争 抢购买。

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洋节应该过,因为这也是一种节日,是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至少可以增 加喜气,没必要上纲上线。也有人认为,洋节不应该过,现在的人,洋节过的,比过自己的节日还乐呵, 却忘了我们传统的节日,我们应该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还有人认为,过不过洋节无所谓,只要有快 乐,天天都是节日。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 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 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 人无功,圣人无名。

1.文中作者对宋荣子与列子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请简述理由。

2.作者憧憬“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你如何理解文中的“无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金)赵秉文①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②长歌,嫦娥欲下,万里 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 此麒麟发。三山③安在,玉箫吹断明月④!

【注】①赵秉文,金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②叩枻    yì:桨击船舷,即摇动船桨。③ 三山:海上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④“玉箫吹断明月”意为只有寄情于玉箫罢了。

1.此词是追怀苏轼之作,词中多处出自苏轼作品,请列出和此词相关的苏轼作品篇名(至少三篇)。

2.简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少喜言兵,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州本汉金城郡,地最极边,恃河为 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 吾既殆矣。”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间,羌人入寇,必先至彼点集,然后议所.向,每一至则五路皆竦.。叔

夜按其形势,画攻取之策,讫.得之,建为西安州,自是兰无羌患。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

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至尉氏,

与金游兵遇,转战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 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加延康殿学士。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

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叔

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 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

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 然而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选自《宋史·第 353 卷》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至则五路皆竦.  竦:高耸

B. 画攻取之策,讫.得之      讫:最终

C. 帝遣使赍.蜡书    赍:赏赐

D. 既次.白沟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 然后议所.向                    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C. 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 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    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富有远见谋略。在担任兰州录事参军时,他依据地形灵活指挥,一 举解决了兰州的边患。

B. 张叔夜治军严格,统率有方,金兵攻入时他受命率军保卫京都,皇帝在南薰门接见他们,见军容 非常整齐,大为高兴。

C. 张叔夜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曾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并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在都城失陷 之后,叔夜受伤,但父子仍竭力作战。

D. 张叔夜对宋朝极为忠诚,他抗击金兵失败被俘之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路上绝食以示抗争。渡 过界河时,他突然惊起,仰天大呼,第二天就去世了。朝廷给他“忠文”的谥号,显示了对他忠 诚品质的嘉许。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金 兵 再 至 钦 宗 手 札 趣 入 卫 即 自 将 中 军 子 伯 奋 将 前 军 仲 熊 将 后 军 合 三 万 人 翌 日 上 道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2)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