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圣诞来了。到处一派热闹场面:超市里、路边上,纷纷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圣诞来了。到处一派热闹场面:超市里、路边上,纷纷摆摊卖苹果橙子,学生们也围着摊你拥我挤争 抢购买。

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洋节应该过,因为这也是一种节日,是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至少可以增 加喜气,没必要上纲上线。也有人认为,洋节不应该过,现在的人,洋节过的,比过自己的节日还乐呵, 却忘了我们传统的节日,我们应该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还有人认为,过不过洋节无所谓,只要有快 乐,天天都是节日。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快乐的元旦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值得回忆的xx年匆匆地走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 除夕夜,枕着迎接新年的鞭炮声睡着。“happy new year!”次日清晨,随着一声新年的问候,我睁开了向xx年寻视的双眼。翻开日历,翻开了新的一年,翻开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自己过去的一年里,有过汗水,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这一切所发生的事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轻声笑了出来。 过去,我在班上并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我羡慕那些班干部们。他们学习好,拥有许多朋友。我渴望像他们一样。于是,我便开始向那扇带着锁的大门前进。我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汗水。上课,我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课时,当小伙伴们在操场上快乐的玩耍时,我在教室里静静地看书。课后,我按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尽量做到准确。我还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付出的汗水得到了收获。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在新学期的一次选举当中,我被同学们荣幸的选为班长,从那以后,为了不辜负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期望,我便更加努力地学习。现在,我已经是学校的中队长了,这一切都少不了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鼓励。在这新春之际,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告别了旧年,我们跨入了新的一年。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条新的跑道,也许我还会在这条跑道上跌倒,但我仍会顽强地站起来,顽强地向重重困难挑战。我坚信,在暴风骤雨后,总会有一条美丽的彩虹出现。 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人们告别旧年的恋恋不舍,也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新年来了!”“新年来了!”。新年娃娃来到了人间,为人们献上最衷心的祝福。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快乐!过上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 看,那蔚蓝蔚蓝的天空一下子变成火红火红的了,红彤彤的弥漫着喜气洋洋的味道,人们看着真是乐呵啊!那沥青小道在这个时候也仿佛变成了一条华丽的地毯,地毯的两旁开着鲜花,走在上面真有种置身仙境的感觉,世界一下子变成了个天堂!人们也纷纷在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一排排整整齐齐,红红火火,美丽极了! 听,远处传来了“新年歌”,人们听着好象陶醉了似的,不是陶醉在这歌声里,而是陶醉在了这人间仙境里啊!火红的天空,五彩的大地,喜气的灯笼,悦耳的“新年歌”,真是一派好风景啊! 人们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他们走家串户,互相祝福,好不喜庆。 然而,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吗?新年娃娃看到,许多在灾患中幸存下来的可怜的人们,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有吃有喝,还有新衣服,他们仍旧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新年娃娃掉下了一滴真情的泪,这泪滴飘洒到了那些贫穷的灾患地区,转眼,灾民们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他们的脸上不再有忧愁和痛苦,取而代之的是幸福和安逸。新年娃娃露出了可爱的笑容,悄悄离开了。 新年娃娃为新年送上了一份宝贵的礼物,不仅是美好的祝福,还有灾民们美好的生活。它走了,但它的祝福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给,永远比拿快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伸出自己友爱的双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那么世界一定会处处都充满欢笑,幸福与光明!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事件是“过圣诞”,商家的表现是“超市里、路边上,纷纷摆摊卖苹果橙子”,顾客的表现是“学生们也围着摊你拥我挤争抢购买”,对于这一事件,争论的观点如下:一是认可,理由是“因为这也是一种节日,是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至少可以增加喜气,没必要上纲上线”;二是反对,理由是“洋节不应该过,现在的人,洋节过的,比过自己的节日还乐呵, 却忘了我们传统的节日,我们应该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三是“无所谓”,“只要有快乐,天天都是节日”。考生可以从过洋节的意义和价值的角度肯定,也可以从因大肆渲染导致节日变味的角度指出商家以及部分人群做法的不当之处,也可以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5)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 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 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 人无功,圣人无名。

1.文中作者对宋荣子与列子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请简述理由。

2.作者憧憬“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你如何理解文中的“无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金)赵秉文①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②长歌,嫦娥欲下,万里 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 此麒麟发。三山③安在,玉箫吹断明月④!

【注】①赵秉文,金朝著名词人,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②叩枻    yì:桨击船舷,即摇动船桨。③ 三山:海上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④“玉箫吹断明月”意为只有寄情于玉箫罢了。

1.此词是追怀苏轼之作,词中多处出自苏轼作品,请列出和此词相关的苏轼作品篇名(至少三篇)。

2.简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少喜言兵,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州本汉金城郡,地最极边,恃河为 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 吾既殆矣。”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间,羌人入寇,必先至彼点集,然后议所.向,每一至则五路皆竦.。叔

夜按其形势,画攻取之策,讫.得之,建为西安州,自是兰无羌患。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

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至尉氏,

与金游兵遇,转战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 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加延康殿学士。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

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叔

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 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

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 然而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选自《宋史·第 353 卷》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至则五路皆竦.  竦:高耸

B. 画攻取之策,讫.得之      讫:最终

C. 帝遣使赍.蜡书    赍:赏赐

D. 既次.白沟        次:驻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 然后议所.向                    而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C. 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 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    不知东方之.既白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叔夜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富有远见谋略。在担任兰州录事参军时,他依据地形灵活指挥,一 举解决了兰州的边患。

B. 张叔夜治军严格,统率有方,金兵攻入时他受命率军保卫京都,皇帝在南薰门接见他们,见军容 非常整齐,大为高兴。

C. 张叔夜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曾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并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在都城失陷 之后,叔夜受伤,但父子仍竭力作战。

D. 张叔夜对宋朝极为忠诚,他抗击金兵失败被俘之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一路上绝食以示抗争。渡 过界河时,他突然惊起,仰天大呼,第二天就去世了。朝廷给他“忠文”的谥号,显示了对他忠 诚品质的嘉许。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金 兵 再 至 钦 宗 手 札 趣 入 卫 即 自 将 中 军 子 伯 奋 将 前 军 仲 熊 将 后 军 合 三 万 人 翌 日 上 道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

(2)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小题。

铁  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 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 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 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1)老头

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

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 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 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 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嫉妒又 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 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 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

 

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

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圆箍。老头高兴得发抖,

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 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 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 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 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 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 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 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

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 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仿佛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 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卧病不起。(2)在工厂

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 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指出文中两处画线句反映的人物心理。

(1)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2)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2.小说用“【    】”括起来的部分描写了老人第一次去树林滚铁箍的情形,请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简析老人的形象。

4.小说为何以“铁箍”为标题?试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做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