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拾荒者 她第一次来,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拾荒者

她第一次来,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她在窗外探了探头,轻轻地喊了声:“阿弟。”他吓了一跳,抬头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她在窗外站着,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有没有废纸旧报纸卖,阿弟?”

“哦。”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有啊,你进来吧。”

她走进来,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刊归到了一起。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

“一斤两毛钱,阿弟。我去拿秤子。”她满脸堆笑地说。

“送你,都拿去吧。”他轻声说。

她再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拖把。“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

他心里突然烦躁起来。“不要了,你去吧。我要做事情了!”他板着脸说。

“好好好。这个阿弟人真好……”她麻利地把那些旧报刊塞进麻袋,一只手拖着袋子,另一只手举着拖把出去了。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

她的声音,她的样子,她的动作,她消瘦的背影,她脸上谦卑的表情,太像他已经去世多年的母亲了……母亲去世的时候,就是她现在这个年纪。她现在的这个样子,就是母亲最后留在他记忆中的样子……

从这以后,他留了心,别人来收旧报刊,他一概回绝。他把所有的旧报刊都留给了她。屋角的报刊堆得有点高了,偶然间看到,他会在心里突然想起她。

有一回,他到另外一栋楼去开会,看到过道上堆满了旧报刊,他忍不住停下脚步观望了一下。果然是她的收获,她正在帮人家拖地板呢。她突然看到他,抬手捋了捋垂下的发绺,有点害羞地笑了。他也笑着点了点头。刚好旁边有同事看到了,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他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

她对他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阿弟,你人真好!”她总是这样说。他笑笑,没有接她的话。“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对儿子的称呼,也是哥哥姐姐对弟弟的称呼,在更大的范围内,只要是年纪小的男性,都可以这样叫。母亲一直到临终,都是这样叫他的。她的声音太像母亲了。

她渐渐在机关大院混熟了,生意越做越顺。要过年的时候,他看到她购置了一辆破旧的三轮

车,每天都载着满满一大车废品,吃力地骑出机关大院。年前的最后一天,她带了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看到那个男孩,他眼睛一亮,慢慢地走了过去。

她骑在三轮车上,小男孩跟在车后面。“阿弟,你扶住,别让东西掉下来!”她嚷嚷着。他就站在车的后面。小男孩发现了他,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

小男孩和他小时候一样瘦,但跟他长得一点也不像。他有些失落,却长嘘了一口气。

他要走开时,三轮车突然刹住了。她和她的三轮车被门卫拦住了。

是一个新来的保安,态度非常强硬。她忙不迭地解释着。

“阿弟,我跟你讲,我一直在这里面收东西的……阿弟,我不骗你……”

“谁是你阿弟!”保安不耐烦地呵斥她,“你这东西怎么来的?啊,我怎么知道你是买的还是怎么的!”

他看到了那个小男孩眼里藏着的泪光,捕捉到了那泪光中的委屈和愤怒。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这时候她看到了他。“阿弟……”她朝他虚弱地喊了一声。

他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他胸前的工作牌子让那个保安的声音小了下去。

她和她满满的一车废品慢慢地出去了,小男孩跟在后面。

他心里涌出了一种酸楚……

过了年上班以后,他突然被任命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局长。过了几天,那个新来的保安唯唯诺诺来找他。

“领导,不好意思,那天……那天我刚来,不知道那个女的是您家亲戚……”

“你说什么?”他脸上瞬间布满了怒气。

保安走了之后,他把保卫科科长喊了过来。

从此,她再也没有出现在这个机关大院。

半个月以后,那个保安被炒了。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他看到收废品的女人时的惊异,为后文写那女人的样子很像他早年过世的母亲做了铺垫。

B. 那个唯唯诺诺向他道歉的保安被辞退,应该是他授意的结果,小说结尾这看似赘余的一笔却深刻揭示了他睚眦必报、公报私仇的狭隘。

C. 当收废品的女人带着谦卑的神情说要帮他拖地时,本来态度很好的他“突然烦躁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她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也曾在人前这样谦卑,心里很不是滋味。

D. 小说中插入“‘阿弟’是这个地方父母对儿子的称呼”这句话,与小说开头他听到轻轻一声“阿弟”就“吓了一跳”相照应,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入情入理。

2.类似“阿弟你人真好”这样的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结尾收废品的女人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在那个机关大院,保安半个月后也被炒了,你觉得作者这样安排结尾符合情理吗?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理由。

 

1.D 2.①表现了她谦卑恭谨的形象。②表现了她对他的由衷感恩之情。③与他后来对她的行为形成对比(恰恰是这个“人真好”的阿弟,仅仅因为别人怀疑收废品的她是他的亲戚而禁止她进机关大院,断绝了她在这里经营了很久的生意),这种对比让他的行为和复杂心理更耐人寻味。 3.观点:符合情理。理由:①他只是因为她的样子和声音特别像自己早年过世的母亲而对她怀有亲近感,忍不住关心牵挂她,并不是他真的对一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怎样的深情。②他并不愿意让别人看出自己对这个收废品的女人怀有亲近感,或与她有什么关系,所以当同事很奇怪看着他对她点头微笑的时候,他就“迅速收起脸上的笑意,很快走开了”。③在一个等级观念还很浓厚的环境中,没人理解他作为一个机关干部为何会对一个不相干的下层女人那样亲切和关照,猜测她是他的亲戚,有损他的面子,他采取这种方式显示自己跟她毫无关系是很正常的。④从小说中看,机关单位是不能让外人随便出入的,在大家怀疑她是他的亲戚的情况下,继续让她自由进出大门,会给人利用个人权力为亲戚开绿灯的嫌疑,所以他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消除嫌疑。 观点:不符合情理。理由:①从前文看,他第一次看到这个女人,就觉得她特别像自己的母亲,她的样子、声音都让他勾起对亡故母亲的鲜活记忆,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投射到她和她的儿子身上了,他对她的牵挂、关注和同情是真诚的,他母亲和他的早年生活也不容易,他不至于狠心到剥夺她本已艰难的生计。②女人能进出机关大院并不是因为他的格外关照,而是因为她凭借自己的谦卑、勤奋和灵活跟职员们和门卫都混熟了,即使有人怀疑他跟她有亲戚关系,也是很好解释的。③从机关同事看他对她点头微笑时的奇怪眼光和新来保安的话来看,在他升职之前,大家应该就已经怀疑收废品的女人是他的亲戚了,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也没有妨碍他的升迁,他没有必要这样刻薄地对待一个于己无害的女人。 【解析】 1.试题分析:D “深刻揭示了他睚眦必报、公报私仇的狭隘”理解不恰当,保安被辞退的原因可能是他担心保安到处说这个收废品的女人是他的亲戚而有损他的形象,也可能是他恼恨保安这样说让他不得不叫保卫科长禁止她入内,导致他再也见不到她,找不到那种仿佛看到母亲的感觉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句多次出现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样的问题要结合人物,手法等方面作答。本题可以作答为,①表现了她谦卑恭谨的形象。②表现了她对他的由衷感恩之情。③与他后来对她的行为形成对比(恰恰是这个“人真好”的阿弟,仅仅因为别人怀疑收废品的她是他的亲戚而禁止她进机关大院,断绝了她在这里经营了很久的生意),这种对比让他的行为和复杂心理更耐人寻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圳———“LightandTruth”(“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

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后来,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这仿佛成为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是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米的小书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给当代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85岁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约一半的著作。百岁后仍然笔耕不辍,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相关链接】

①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剌,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周有光《窗外的大树风光》(作于104岁)

②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中国楹联报》2017年第三期(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从周有光的“长寿感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死亡的幽默与坦然。

B.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治学方法和习惯。

C. 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委,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而被沈从文称为“周百科”。

D. 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树风光》中写到:“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体现了其“心宽室自大”的豁达与乐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挽周有光联“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用“书童”赞扬了周有光甘为人梯的精神。

B. 周有光认为,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有着重要作用,语言文字使人类别于禽兽,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C. 虽然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但其参与设计、推广的汉语拼音体系尚有许多不足,因此他觉得这样称呼不好。

D. 周有光曾预测:华语将在世界华人中得到推广,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这些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E. 周有光一生步履不停:早年专攻经济,50岁后“半路出家”,由经济转入语言,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者,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

3.周有光一生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成就的取得、见解的提出的内在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王永生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

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货币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产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结果。记载在《诗经》中的“抱布贸丝”便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 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了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全面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C. 中国古代钱币是圆形方孔的形制,它蕴含的“外圆内方”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影响了中国古人的诸多方面。

D. 只用文字而不用人物或动物来做图饰的中国古代钱币,从某种意义上说,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钱币形制上的圆形方孔,继承了礼器玉琮的观念,可见“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影响着古代钱币的铸造。

B. 宋代钱文书法相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彩,各种书体齐全。每种钱币上均有多种书体,有的还有名家书体,如“东坡体”“瘦金体”。

C. 汉代五铢钱采用的加铸外郭技术,较先秦的范铸更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且与欧洲的铸钱技术相比,明显更为先进。

D. 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既要考虑防私铸等因素又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因此不能仅仅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商代的铜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抑或汉代的五铢、唐时的开元、清末的制钱,其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 一部钱币史从某种角度来说,串联的是一部中国古代史,它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C. 钱币不是一般物品,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D. 从形制、图饰、铸造等方面看,钱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因而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里,我们遇到的绵羊、玫瑰、行星上的孤灯都是一个个象征体,给我们以 启示与温暖;而但丁《神曲》却写道:“那时我们心中愁云密布而阳光中甜美的空气喜气洋洋。”在我们 生活的世界里,外在环境对我们的情思意志是否产生影响或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论语·君子之风》)

(2)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诗经·氓》)

(3)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            (晏殊《蝶恋花》)

(4)             ,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

(二)

孔子日:“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 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

1.解释材料(一)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

2.请说说材料(二)中孔子提出的九种识人方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