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王永生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王永生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

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货币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产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结果。记载在《诗经》中的“抱布贸丝”便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 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了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全面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C. 中国古代钱币是圆形方孔的形制,它蕴含的“外圆内方”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影响了中国古人的诸多方面。

D. 只用文字而不用人物或动物来做图饰的中国古代钱币,从某种意义上说,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钱币形制上的圆形方孔,继承了礼器玉琮的观念,可见“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影响着古代钱币的铸造。

B. 宋代钱文书法相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彩,各种书体齐全。每种钱币上均有多种书体,有的还有名家书体,如“东坡体”“瘦金体”。

C. 汉代五铢钱采用的加铸外郭技术,较先秦的范铸更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且与欧洲的铸钱技术相比,明显更为先进。

D. 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既要考虑防私铸等因素又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因此不能仅仅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商代的铜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抑或汉代的五铢、唐时的开元、清末的制钱,其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B. 一部钱币史从某种角度来说,串联的是一部中国古代史,它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C. 钱币不是一般物品,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D. 从形制、图饰、铸造等方面看,钱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因而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D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而不是“钱币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里,我们遇到的绵羊、玫瑰、行星上的孤灯都是一个个象征体,给我们以 启示与温暖;而但丁《神曲》却写道:“那时我们心中愁云密布而阳光中甜美的空气喜气洋洋。”在我们 生活的世界里,外在环境对我们的情思意志是否产生影响或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               (《论语·君子之风》)

(2)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诗经·氓》)

(3)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            (晏殊《蝶恋花》)

(4)             ,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子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

(二)

孔子日:“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 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

1.解释材料(一)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

2.请说说材料(二)中孔子提出的九种识人方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小题。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南唐)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1.词的下阕“一晌凭栏人不见”一句中“一晌”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词的开篇“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历来为人称颂。叶嘉莹评价“是知其不可 而为之,是到他零落之时都不肯放弃的感情”,请简要赏析这一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

送虚白上人序

(明)高  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 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①折 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 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 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 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 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②焉肆荒唐

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 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

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

【注】①箦 zé:床席。②呶呶:唠唠叨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相属:相连接

B. 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    胜:美景

C. 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        骈然:两两相对的样子

D. 一以风.乎人            风:风俗、风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因.往云岩诸峰间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间出所.为诗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C. 议于.庐者欢然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D. 虚白形瘦而.神清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笔下的虚白上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他对达官贵人不屑一顾,而对志同道合的友人却是 唯恐招待不周。

B. 作者在第三段通过描写居室环境的简陋凸显出虚白上人安贫乐道的形象特点。

C. 作者在第四段采用对比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当时士大夫和僧人风气日坏。

D.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赠给虚白上人,而且也为了“风乎人”、“省于己”,针贬时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2)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 子 素 其 位 而 行 不 愿 乎 其 外 素 富 贵 行 乎 富 贵 素 贫 贱 行 乎 贫 贱 素 夷 狄 行 乎 夷 狄 素 患 难 行 乎 患 难 君 子无 入 而 不 自 得 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