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日月更迭,寒暑交替,...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地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日月更迭,寒暑交替,万物化育,生生不息。今日异于昨日,明日又将不同,甚至没有任何一刹那不在变动之中。中国古代的哲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可以观察到的变易现象,竭力使自己的日常行为和社会生活规范符合自然变化的规律,于是“天道”成为“人道”的法则。《周易》在很大程度上是探索如何驾御变化的学说。

《周易》有“经”与“传”两部分。“经”是最早的资料。据说那是周文王被拘禁时所作的。所以,后来有“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经·系辞下》)的说法。所谓“中古”,即指周文王的时代;所谓“忧患”,即指文王为天下人而忧患。

《周易》的主体是六十四卦。每一卦皆由六爻组成,爻有阳爻与阴爻之分。由三爻组成的基本卦有八个,就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有一个简单的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碗,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卦即是符号,用以代表自然界的八大现象,亦即依序是:天、地、雷、山、火、水、泽、风。由基本八卦再两两配合,就成为六十四卦了。每一卦皆有简单扼要的卦辞与爻辞,这些就构成了“经”的部分。“经”之外,还有“传”,是最早的注释。“传”有十部分,又名“十翼”(翼为辅助之意),就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关于《十翼》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因为其中屡见“子曰”,并且基本立场是要人进德修业。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鱼的眼睛是白的,而阳鱼的眼睛是黑的,蕴含着“易”的道理。《周易》的经典思想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绎万物。这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的,都有两面性。《周易》的基本原则,正是观察自然规律以安排人的言行。自然规律是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因此,人要学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古代圣人制作这一部经典,目的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希望能够了解天下人的心意,使大家和衷共济;能够成就天下人的事业,使大家安居乐业;能够决断天下人的疑惑,使大家充满信心。

《系辞上》有一段话对于《周易》的功能,作了中肯的描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表面看来,人期待得到上天的助佑,但是这个天已经不再保障“绝对正义”。因此,人需要自求多福,由圣人(异于原来的天子)来设计一套卦象,借着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配合古人一千多年的生活经验所凝聚的智慧,希望由此提供人们明确的指引,使自己“吉无不利”。而另一方面,则处处提醒人们进德修业是不可或缺的。六十四卦的各“传”,在标志吉凶时,总是留了一线生机,也就是:不可安于小成,也不必为小祸而失去上进的意志,因为变化是一直在进行的,只有把握主体自觉的行善要求,以日新又新的德行走向君子的目标,才是逢凶化吉的上策。于是,原本可能由变化带来的危机,一变而为转机,使人随遇而安,顺势而行,充分实现生命的创意与活力。

自周初至春秋战国,《周易》即被视为重要典籍。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周易》始终作为“众经之首”而受到尊崇。千百年来,易家辈出,学派林立,著述浩瀚,学说繁多,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易学。历代哲学家、经学家及思想家大多精通易学,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易学的滋养。总之,易学对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选自傅佩荣《哲学与人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能够观察到变化的现象,探索变化的规律,甚至驾驭变化。

B. 《周易》由和《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相传由周文王所作,《易经.系辞下》就记载了周文王为天下人忧虑而作《经》的说法。

C. 基本八卦是由三爻组成的、用以代表自然界八种天气现象的抽象符号,两两相配变和组成六十四卦。

D. 因为《易传》中屡见“子曰”,且以进德修业为基本立场,所以一般认为《易传》乃孔子的弟子数代相传的结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乾”由三个阴爻构成,用三条长横来表示,所以叫“乾三连”。而“艮”用一条长横、四条短横表示,样子像倒着的碗,由两阳爻、一阴爻构成,故称“艮覆碗”。

B.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阳中有阴,阴中又有阳,蕴含着世间万物都在变化,都具有两面性的道理。

C. “六十四卦”中的“传”,有对卦象吉凶的注释,这些标注不是绝对的,而留有了一线生机。因为,变化一直在进行,逢凶也可化吉,危机也可变为转机。

D. 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被奉为重要典籍。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作为“众经之首”而受到尊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道”成为“人道”的法则,与中国古代哲人观察自然变化,进而以其规律规范日常行为及社会生活的认知与实践息息相关。

B. 大自然因循环不已而永葆生机,人类也应当学会适时变通,方可长久地葆有生机与活力。

C. 《周易》一书的创作,并非仅仅为了占卜,而是为了给予天下人明确的指引,使大家和衷共济,安居乐业,充满信心。

D. 从古至今,历代哲学家、经学家及思想家都受到了“易学”的滋养,“易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C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周易》的主体是六十四卦。每一卦皆由六爻组成,爻有阳爻与阴爻之分。由三爻组成的基本卦有八个”可知,“三爻组成的”不当。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碗,艮覆碗,离中虚”可知,表述不当。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结合文本内容“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易学的滋养。总之,易学对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让我陪着你慢慢变老,就像小时候你陪着我长大一样。”也有人说:“小孝是陪伴,大孝是超越,我要成为你的骄傲。”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2)嗟乎!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氓》)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材料二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与桀溺所说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

2.曾子和桀溺,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  

【清】纳兰性德

峰高独石当头起,影落双溪水。马嘶人语各西东。行到断崖无路小桥通。

朔鸿①过尽归期杳,人向征鞍老。又将丝泪②湿斜阳。回首十三陵树暮云黄。

【注】①朔鸿:从北方向南飞去的大雁。

②丝泪:谓泪如雨丝。韦应物《拟古诗》:“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1.此词的上阕描绘征途所见之景,这些景物具有       、        的特点。

2.词的结尾句“回首十三陵树暮云黄”很有韵味,请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于是论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累百世,弥甚耳               垢:耻辱

B. 今虽欲自雕琢                     雕琢:修饰,美化

C. 其文                         次:次序

D. 孔子陈、蔡                     厄:遭受困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口语遇遭此祸                 通其狂惑

B. 退深惟曰                       孙子膑脚,论兵法

C. 然后是非定                     喟然而叹曰

D. 重为乡党笑                     此人皆意有郁结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书”是一种文体。这里“书”指书信,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情感任意挥洒,不受羁绊,如江海波涛,汹涌澎湃。

B. 甲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既是叙述又是抒情,使人读之唏嘘。

C. 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心情,并陈说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浮沉”“俯仰”“狂惑”词语,表达了司马迁的消极、悔恨、妥协,是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D. 乙文略述司马迁的处境、情感与心志,可与《报任安书》中“草创未就,会遭此祸”“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等内容映照,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4.翻译划线的句子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