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反映了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①       ,把它看成一个闭环系统,有确定的词义、句法和结构,以及使用的规则,不能任意违背,语言走向严密化;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把它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②     ,认为说话和写作需要选择词语,创造新词,必然要突破语言系统中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③  

 

示例:(1)前者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态性(“共同性”答成“共性”“同一性”,“稳态性”答成“稳定性”“规定性”“静态性”也可给分)(2)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3)语言走向了诗化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分析绝对的逻辑化语言和相对的诗化语言的区别,先是总述,然后分述。①处上文说“语言使用和理解中的两个极端”,下文分号后为“后者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据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前者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态性”。②处结合上文“从静态的网络体系中解放出来”,可推知此处可填“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之类的内容。③处所在句子是对“诗化语言”的总结,结合上文“选择词语,创造新词,……突破原有的界线、规则和结构”,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语言走向了诗化”一类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代文人画在有限的画面中寄托了很多“画外之音”。在文人画中,山水、花鸟(1)是自然景物,(2)是图像作者书法人品、修养、情感的载体。(3)有学者(4)认为,宋代的文人画为了表现某种“理”,(5)刻意寻求一个合适的象征物,这种途径的创作(6)使象征带上了明显的斧凿之痕。

(1)  (2)  (3)  (4)  (5)  (6)

A. 不但   而且  所以    /      因而   难免

B. /       更    因此   当然   总是   未免

C. 不仅仅  还    /      甚至   而     不免

D. /       还    因而   可能   难免   当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和郎平回归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一样,姚明此番担任篮协主席视为“最对的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有望做出“最对的事”。

B. 在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面对行业薄利,加盟商亏损,总部不能给网店利润等现实情况,民营快递企业已经面临新的拐点。

C. 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自然生态要更好。

D. 受美国放言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的消息影响下,上周包括黄金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一度集体上扬,金价涨至数月来最高水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1)广汽北美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是广汽传祺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步,更是其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全新的里程碑。

(2)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但有一点正在成为共识:美德需要修炼,养成就在平时。

(3)要从多如牛毛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选出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好文章,教材编写者,特别是教材的主编,必须是读书人和鉴赏家。

(4)垃圾分类在实际推进中并不尽如人意,一边是居民倾倒垃圾的漫不经心,一边是从业者清运垃圾工作的简单粗放,难以成为合力。

(5)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6)法治的美德在于分寸感,只有坚持违法必究与防止矫枉过正并举,才能在法理、情理、伦理的统一中守护公序良俗,实现社会善治。

A. (1)(3)(6)

B. (1)(4)(6)

C. (2)(3)(5)

D. (2)(4)(5)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热恋的女子多情善感,看不到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酒》中陶渊明用“ _____ ”揭示了自己身居闹市却不闻车马喧闹的原因。

(3)“空明”一词语意丰富,在《记承天寺夜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中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1),武陵(1)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3)尽生?

(选自《全唐诗》)

【注】①胡骑中宵堪北走:此句引晋代名将刘琨奏胡笳退敌之事;胡骑北走,言胡兵闻笛声而起乡思。②武陵: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此处借以寄托羁旅漂泊之感。③却:反倒、反而。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扣题起兴,“巧作”两字写吹笛者吹笛技巧高妙,统率全篇。

B. “律吕”是古代用竹管制成的用于校正乐律的器具,此处指笛音。

C. 颔联承首句“风月”二字写风送笛声,关山月明之景,景中含情。

D. 尾联用反问手法抒发韶光易逝、年华空老的悲切之情,情中见景。

E. 全诗巧用典故,多方铺垫,反复渲染,有慷慨悲凉、沉郁顿挫之感。

2.本诗与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加以比较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