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 5个字。
很多人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①____。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意象的基本规定是情景交融,所以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②___。但并不是情景交融的艺术作品就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一般的规定性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那就是“境”要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有限的“象”,体现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二者相较:③____,意境的外延要小于意象。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唯书有华,秀于百年。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穿越时光的智慧沉淀。①是屹立不倒的千年丰碑,流芳百世,万年犹新。读书,②是细味品读传世之之作,③精神上的按摩,不仅能让人心醉神往,难以忘怀,④能让人抚卷静思,沉淀内心,变得睿智豁达、优雅美丽,⑤,经典美文易觅,静心品读难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从容雅致的阅读,如今⑥渐行渐远,很少有人能够感受。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也 | 甚至 | / | 而且 | 但是 | 仍 |
B | / | 尤其 | 犹如 | 更 | 然而 | 正 |
C | 更 | 常常 | 好像 | / | 反而 | 却 |
D | 还 | 特别 | 一旦 | 还 | 可是 | /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著名导演英达持美国绿卡,这意味着他在世界各地的收入都需要向美国国税局报税纳税,他不愿意这么做,而是用了道听途说的“烂招”,结果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B. 心理医生对他说:“要克服心理障碍,关键在于你能否换一种眼光看待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你的思想应该更乐观一些。”
C. 如果美韩两国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不改弦更张,势必一定给半岛及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带来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和军事博弈。
D. 推进大众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新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②导师告诫他: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注重观察,不放过细枝末节,才能有所收获。
③人类没有理由自鸣得意,从而以物质世界的主人自居,企图从根本上改造这个世界,重新安排它的秩序。
④他还记得当时将军那一对透着凶光的淡淡的眼睛先是愣愣地对他瞅半晌,而后忽然向他丢了个高深莫测的眼色。
⑤在班会课上,同学们对新班规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莫衷一是,达成共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 说明即便是走路,没有一步半步的积累也走不远,这是为了证明积累的重要性。
(3)在《登高》中,杜甫以“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苦闷与惆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以“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
B. 颈联“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C. 颈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能激起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味筝声中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
D. 这首描写筝声的诗,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着眼点在于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
E. 诗中重点写“声”,既直接摩拟筝声,又着力刻画各种必然发出“悲怨声”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这种写法与白居易《琵琶行》写音乐的艺术是相通的。
2.本诗首联点明“悲怨”,以下三联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